2005年第2期 (总第3期)

发布者:丁见民发布时间:2020-10-08浏览次数:12

工 作 简 报

2005年第2期 (总第3期)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200542


本期要目

  •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主持人与课题组成员签订合作协议书

  • 钱乘旦教授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致聘仪式举行

  • 学术年刊《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面向全国征稿

  • 李凡、董国辉二博士受聘为中心主任助理

  • 中心学术年会定于10月份郑州举行

  • 知名学者沈志华教授来中心讲学

  • 美国奥本大学历史系主任翟强教授来访

  • 中心网页点击率超过一万

  • 中心学者参加天津师大举办的“世界史博导论坛”

  • 韩琦教授参加智利驻华使馆举办的“中智关系展望”研讨会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主持人与课题组成员签订合作协议书

为确保高质量地按期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重大项目,2005222日至32日,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主持人李剑鸣教授与课题组成员分别签了订合作协议书。协议书就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项目负责人为每个子课题提供2万元人民币的资助,子课题启动时拨付一半,完成课题各项任务后拨付另一半;子课题承担者在200710月前完成课题研究,形成书稿一部,3年间在核心期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其中专职研究人员为34篇,兼职研究人员为2篇,所发表的论文的第一机构署名须为“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正式出版的专著须在显著位置标明“本书收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主持人将尽可能为子课题最终成果的出版提供便利,如果拟将各子课题最终成果组成丛书出版,将享有对书稿的优先处置权等。


钱乘旦教授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致聘仪式举行

 311日,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举行仪式,聘请我国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教授为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钱乘旦教授接受聘书后致答谢辞时表示,将认真按照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的章程开展工作,和学术委员会的其他同志们一起努力工作,为把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建设好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仪式结束后,钱乘旦教授为中心师生作了题为“英法德三国现代化经历”的精彩讲座。他说,现代化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的,到70年代形成高潮,80年代出现挑战,从而逐步改变了研究方向,转向发展研究、国际体系研究等,而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先行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等都是现代化研究的对象。他介绍了英国、法国、德国现代化的基本情况,分析了3个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不同特点。他认为,民族国家的形成是现代化的最基本条件,其历史意义是克服了封建时期的分裂状态而使民族得到了统一,专制王权与重商主义是它在政治上与经济上的两大特点。专制王权国家的性质是它是封建主义的最后阶段、资本主义的最早阶段,而重商主义既是早期资本主义的理论,也是早期资本主义的实践。英国是第一个开始现代化过程的欧洲国家,也是第一个进入现代化的国家,英国的社会转型从15世纪末开始;而法国比英国晚将近一个世纪,它在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贵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德国现代化的经历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其统制主义的发展战略使德国工业化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也使得德国后来居上。钱乘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


学术年刊《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面向全国征稿

近日,中心在网页上刊登了学术年刊《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的征稿启示,面向全国征稿,该辑将于2005年年6月出版发行。《世界近现代史研究》辟有史学理论研究、全球史研究、国际关系史、地区国别史、博士生论坛、争鸣、书评、史学资料、研究综述等栏目,欢迎国内广大世界近现代史学者赐稿。来稿请用e-mail或软盘。所有来稿一律采用脚注。注释中所引书目、篇名,第一次出现时务请著明出版社名称和出版年份;论文则需注明所载刊物名称和期数。外文著作和论文除了译出作者、书名(论文题目)、出版社、出版时间等出处外,还需要有作者和书名(论文题目)的外文原文(可参照《世界历史》的做法)。学术论文请提供200—300字左右的中文提要和关键词,作者简历,电子邮件地址等。截稿日期为2005410日。来稿请寄 aqihan2005@yahoo.com.cn或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韩琦, 邮编300071


李凡、董国辉二博士受聘为中心主任助理

为了加强中心的运行管理,经研究并报学校批准,2005120日,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聘李凡博士、董国辉博士为中心主任助理。
李凡,男,195812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799月至19837月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读本科生并获得学士学位。19859月至19887月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读硕士研究生并获得硕士学位。19939月至19967月在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读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彭树智教授。19967月至今在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专业担任副教授,主要从事世界现代史与世界当代史方面的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与指导工作,招收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方面的硕士研究生。
董国辉,男,19685月生,湖北省武汉市人。1986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1990年毕业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并就职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委党校。1992年再次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师从洪国起教授学习拉丁美洲史,1995年毕业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同时留校,成为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人员。1997年起开始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1年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2年晋升为副研究员。现从事拉丁美洲经济史、拉美国际关系史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比较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中心学术年会定于10月份郑州举行

经中心讨论决定,2005年基地的学术年会初步拟定于10份在郑州举行,主题是“20世纪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研究”。


知名学者沈志华教授来中心讲学

34日-35日,我国知名学者沈志华讲授应邀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访问讲学。沈志华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沈志华教授、博士生导师,长于利用解密档案对冷战史进行研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界对于其利用档案资料研究中苏关系评价较高,称其开辟了冷战史研究的一个新思路。

沈教授在南开就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进行了独到的剖析,他认为中苏在外交上的分歧和中共主要领导人当时不能接受苏联对中国搞人民公社的冷漠导致了中苏交恶,而不是历史学界普遍认为的1956年。沈先生根据俄罗斯新近公布的大量档案资料和自己多年来所搜集的翔实史料,展现了中苏关系在1956-1962年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而提出了上述具有挑战性意义的观点,史学界此前一直认为,中苏交恶开始是在1956年,因为苏联当时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他认为当时社会主义国家关系极为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意识形态的统一性与国家利益的差异性始终存在着矛盾;其次是党与党之间的关系与国家关系混淆,国家主权意识淡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百余名师生听取了沈志华教授的报告,并就当前冷战史研究的一些学术前沿问题和疑难问题和沈教授进行了交流。


美国奥本大学历史系主任翟强教授来访

31415日,美国奥本大学历史系主任翟强教授应邀来访。其间,翟强教授还以《国际冷战史研究的新趋势》、《冷战后的美国对外政策》为题进行了两场精彩的学术讲演,并与中心师生进行了交流。


中心学者参加天津师大举办的“世界史博导论坛”

310日-12日,中心博士生导师李剑鸣教授、陈志强教授、杨栋梁教授、马世力教授、哈全安教授、韩铁教授等参加了由天津师大举办的“世界史博导论坛”,就“新时期我国的世界史体系”、“新世纪世界史学科创新与展望”、“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如何培养世界史专业博士生”等主题和国内高校同行进行了交流。

韩琦教授参加智利驻华使馆举办的“中智关系展望”研讨会

322日,韩琦教授应邀参加了智利驻华使馆举办的“中智关系展望”研讨会。韩琦教授在会上提交论文并做重点发言,韩琦教授的就智利现代化和中智关系发展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得到大家的普遍赞同。


中心网页点击率超过一万

截至318日凌晨012分,中心中英文网页的点击人数逾万,这表明至网站开通以来,世界近现代史中心受到了国内外有关人士的较大关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