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作 简 报
2008年第4期 (总第18期)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2009年1月12日〖本期要目〗
美国学者阿里尔·阿莫尼教授来津做学术报告
杨令侠教授当选中国加拿大研究会副会长
基地副主任陈志强教授参加第二届历史学前沿论坛
中心主任杨栋梁等四教授出席“世界通史教材编写研讨会”
美国美洲协会副总裁林恩-沃尔克一行访问基地
美国著名华裔学者刘晓原教授做客南开大学
基地完成2008年度成果统计
美国学者阿里尔·阿莫尼教授来津做学术报告
10月16日,应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的邀请,美国拉丁美洲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美国富布赖特学者阿里尔·阿莫尼教授就有关拉美新左派的问题为中心广大师生做了精彩的报告。阿里尔·阿莫尼教授从人权、政治参与和公民社会等方面对拉美新左派兴起做了深刻的剖析。他的讲座使我们增进了对拉美新左派的认识,加强对拉美新左派的理解提供了更广、更新的视角。此外,阿里尔·阿莫尼教授在报告中还对拉美新左派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对我们把握拉美形势尤其是新左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报告结束后,阿里尔·阿莫尼教授与中心的广大师生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杨令侠教授当选中国加拿大研究会副会长
2008年11月7日到9日,中国加拿大研究会(ACSC)第13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财经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加拿大和谐发展比较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杨令侠教授和付成双副教授应邀以评论人的身份分别参加了“外交、历史、社会、管理组”和“经济、法律组”的讨论,并宣读了论文。杨令侠教授提交的论文题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加拿大史研究”。该文把1978年以来国内学界对加拿大历史的研究分为两个时期,全面考察了研究情况,总结出研究特点与不足之处。付成双副教授提交的论文题为“加拿大政府在经济现代化中的作用”。该文将加拿大政府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干预作为后发国家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并对其在加拿大经济现代化中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进行了阐释。会议讨论始终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中外学者之间进行了多方面、深层次的交流。
本次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国加拿大研究会理事会成员。杨令侠教授当选为副会长,付成双副教授当选为理事会副秘书长。另外,本次大会还颁发了“全国加拿大研究著译优秀成果奖”。基地专职研究员李剑鸣教授和杨令侠教授主编的《20世纪美国和加拿大社会发展研究》、付成双副教授的译著《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与西部的开发 》被评为三等奖。
基地副主任陈志强教授参加第二届历史学前沿论坛
第二届历史学前沿论坛于2008年11月13—16日在广州华南师大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主办,华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承办,论坛主题为“理论与方法:中国历史学三十年(1978-2008)”,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三十年来中国历史学所走过的道路,进一步探索历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2008年本届会议对三十年来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国史研究(含断代史)、世界史研究(含国别史与地区史)的重大进展进行总结与反思。基地副主任陈志强教授与会,做了“中国拜占庭研究30年”的学术报告,并在大会闭幕式做了大会发言。
“历史学前沿论坛”发起于2007年,首届论坛在武汉大学举办,第二届论坛在华南师大举办,第三届论坛将在南开大学举办。
中心主任杨栋梁等四教授出席“世界通史教材编写研讨会”
2008年11月28-30日,“世界通史教材编写研讨会”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是由首都师范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主题为“世界通史教材编写的理论与方法”,来自全国数十所高等院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北京大学教授马克尧、徐天新、北师大教授刘家和、张宏毅、西北大学教授彭树智、中国社会科学院武寅、于沛等做了大会发言。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副主任陈志强教授以及基地成员哈全安教授、杨巨平教授参加会议,陈志强和哈全安教授做了大会主题发言。
美国美洲协会副总裁林恩-沃尔克一行访问基地
12月12日,美国美洲协会(Institute of Americas)副总裁林恩·沃尔克(Lynne Walker)女士和美洲协会亚洲部门副总监李赢博(Jonathan Ley)一行,应邀访问了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和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美洲协会成立于1983年,位于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主要致力于同政府部门、私营企业进行合作,推动美国与拉美国家在能源、技术市场等领域的合作研究。该协会先后吸引了拉美国家的9位前总统加盟,现任总裁是前美国驻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大使杰弗里·达维多(Jeffrey Davidow)。
沃尔克女士为南开大学师生作了题为“拉丁美洲当前的形势及对中拉关系的展望”的精彩报告。主题报告结束后,沃尔克女士与广大师生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美国著名华裔学者刘晓原教授做客南开大学
12月25日,应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和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邀请,著名冷战史专家、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历史系刘晓原教授做客南开大学,与学院部分师生进行了冷战史方面的学术座谈。
刘晓原教授首先向广大师生介绍了自己的学术研究路径和治史心得。刘教授指出,“灰色区域”,中国的边疆地区有很广阔的研究空间,它不仅牵涉到国内政治,而且还关涉国际外交,可以形成一个外交史与国史的密切结合点。刘教授认为,除了“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之外,“一切历史都是本国史”,“一切历史都是个人史”,意即研究者可以发挥己身优势,用个人的视角阐释历史。同时,刘教授还向在座师生介绍了美国学术界在冷战史方面的研究情况及其学术流派。刘教授指出,美国的冷战史研究经历了由传统史学派、修正史学派到后修正史学派的演变过程。刘教授还重点谈到亚洲在国际冷战中的特殊性,以及中国在其中所起的特殊作用。刘教授先生还特别强调治史者要有独特的学术关注和解释角度,切忌人云亦云。
基地完成2008年度成果统计
2009年1月初,基地顺利完成了2008年度成果统计。中心成员在过去的一年中总计发表CSSCI文章16篇。其中拉美研究成果突出,中心韩琦教授、王萍教授和董国辉副教授先后在《世界历史》上发表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在科研奖励方面,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社科奖励。赵学功教授的“核武器与美国对朝鲜战争的政策”(《历史研究》2006年第一期)、吴志成教授的“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大国态度的比较分析”(《欧洲研究》2006年第二期)、哈全安教授的《中东国家的现代化历程》(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陈志强教授的《拜占庭帝国史》(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2006年重印版)分别荣获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另外,李卓教授的专著《中日家族制度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荣获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在科研项目方面,中心副主任陈志强教授、中心兼职成员阎国栋教授分别获准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他们的课题分别是“科索沃问题的历史与现状研究”(项目号:08BSS014,经费9万元)和“清代俄国人的‘中国观’”(项目号:08BZS032,经费10万元)。2008年度基地重大项目分别由中心专职研究员杨令侠教授和赵学功教授承担,他们的题目分别是“核武器与战后国际关系”(项目号:2007JJD770102,经费10万元)和“加拿大建立社会稳定过程的历史考察”(项目号:2007JJD770103,经费10万元)。另外,中心讲师丁见民获准2008年度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课题名称是“美国早期种族互动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