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作 简 报
2009年第4期 (总第22期)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2010年1月15日〖本期要目〗
中心副主任陈志强教授出席希腊研究国际会议
东京大学副校长田中明彦教授做客南开名家讲坛
韩琦、杨令侠、赵学功教授等参加世界近代史研究会2009年年会
《拉美主要国家的现代化道路》课题座谈会召开
王萍教授赴港出席国际会议
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发表学术演讲
北京大学王希教授来南开大学讲座
西华盛顿大学魏森浩教授访问南开大学
国际教养大学教授白鸟令先生来中心访问交流
北京大学彭小瑜教授来中心讲学
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综合学术院岛善高教授访问基地
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学生对话当代国际关系
北京大学历史系李剑鸣教授来中心讲座
武汉大学向荣教授来中心讲学
“加拿大—中国:危机与挑战”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基地完成2009年度成果统计
中心副主任陈志强教授出席希腊研究国际会议
10月15-18日,由希腊研究学会和西蒙佛雷泽大学希腊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现代希腊研究国际会议”,在美丽的加拿大温哥华“海湾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教授、专家学者、独立作家、新闻出版单位等数十个国家的13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心副主任陈志强教授作为嘉宾出席会议,并在大会上做了题为“中国的希腊研究”的发言,首都师范大学的徐蓝教授和东北师范大学的徐家玲教授也出席了会议,她们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的希腊研究状况。会议组织的9个主题、30多个分题,比较集中地反映出国际学术界在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在百余篇学术成果的交流中,与会者获益良多。
东京大学副校长田中明彦教授做客南开名家讲坛
10月16日,正值我校90华诞之际,东京大学副校长、日本著名政治学家、国际关系学家田中明彦教授做客南开名家讲坛,为南开大学师生做了题为“民主党政权的外交政策与亚洲”的精彩演讲。
田中教授首先阐述了民主党政权诞生的背景和它的影响。田中教授认为民主党政权之所以会产生,除长期执政的自民党政权腐败无能和国民求变的原因之外,选举制度的改变,是民主党上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新的选举制度下,民主党成长为可以与自民党相抗衡的力量,两大政党制的条件趋于成熟。日本民众将对自民党多年的不满释放出来,最终选择了民主党执政。关于民主党政权执政方式的变化,田中教授认为,一是日本决策机制的变化,过去那种中央各部门各自为政、官僚主导的局面必将改变,首相和大臣会成为新的权力中心。此外,民主党政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比以前的自民党政权更加专业化,可以更有效的执政,降低对官僚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民主党执政带来的是新民族主义的暂时后退。民主党政权在历史认识问题、教科书问题上的温和态度让新民族主义者很难兴风作浪。 关于民主党政权的亚洲政策,田中教授认为,虽然到目前为止,民主党在外交上还没有很大的作为,但是从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可以看出,民主党政权非常重视亚洲外交,积极倡导东亚共同体。但是民主党的亚洲政策还停留在表面上,还没有制定出相关的具体政策。
田中教授的精彩演讲,获得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提问,与田中教授展开互动,就当前日本的政局和外交政策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演讲取得了圆满成功。
韩琦、杨令侠、赵学功教授等参加世界近代史研究会2009年年会
2009年10月16-18日,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2009年年会在浙江师范大学(金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和书刊出版单位的13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我院韩琦教授、杨令侠教授、赵学功教授和付成双副研究员参加了会议。韩琦教授在大会上作了“墨西哥进口替代工业化和债务危机”的主题发言,杨令侠教授就“19世纪的加拿大黑人”、赵学功教授就“对第二次美英战争的重新评价”、付成双副研究员就“论美国工业化的起源”的题目分别在分组会上发言并主持了本小组的讨论会。
此外,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韩琦教授还在大会发言中和16日晚上的扩大理事会议上介绍了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的建设情况,并代表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与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商讨了建立学术合作关系的事宜。双方认为,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会和中心的优势,有必要加强密切合作。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网站有望挂靠在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的网站下面,基地年刊也将有选择性的刊登世界近代史研究会年会的一批优秀学术成果。与会学者还就进一步呼吁建立世界史一级学科问题交流了信息,形成了共识。会议期间,东道主安排会议代表考察了五峰书院等当地著名文化遗迹。世界近代史研究会会长阎昭祥教授在大会总结中提到,本次年会是该学会近十年参会人数最多、提交论文最多的一次会议,也是该学会成立25年以来召开得最为成功的年会之一。
《拉美主要国家的现代化道路》课题座谈会召开
2009年10月25日,由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拉美主要国家的现代化道路》课题座谈会”在天津红楼宾馆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欧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系、南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及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等单位的十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拉美主要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是2006年被批准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之一,由南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韩琦教授主持,课题组成员包括南开大学王萍教授、董国辉副教授、王翠文副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的董经胜副教授。会议开始后,首先听取了课题组的诸位同志对课题进展情况的汇报,随后与会学者就课题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展开了讨论,这些问题既有拉美地区现代化的一般性问题,也有拉美主要国家现代化的特殊性问题。通过此次会议,与会学者就进一步加强拉美现代化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达成了共识。洪国起教授指出,这次会议的意义不仅在于为课题研究的深化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标志着拉美现代化研究的接力棒从老一代专家手中传给了年轻一代学者,希望年轻一代学者能够在拉美现代化研究上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建树。
王萍教授赴港出席国际会议
10月28日-30日王萍教授应邀出席了在香港中文大学祖尧堂召开的国际会议,此次会议由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和香港中文大学共同主办,主题为“Converging at expo 2010: comparing Shanghai and Hong Kong-developmental positioning and competitive strength”。来自德国阿登纳基金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策研究室、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香港国际关系研究会、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7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基地专职研究员王萍教授在会上做了题为“Hong Kong’s Role in the Sino-Latin American Relations”的大会报告,引起了与会学者的浓厚兴趣和关注。
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发表学术演讲
10月2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钱乘旦先生,为南开师生做了题为“英国王权的历史演变”的讲座,讲座由中心副主任陈志强教授主持。钱乘旦教授从四个阶段分析了英国王权演变的历史进程:国王是野蛮人的军事领袖阶段;诺曼征服时代,主权在神而不在国王;民族国家阶段,主权在王和主权在民阶段。钱教授运用中西对比的方法,对英国王权在这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分别进行了讲解,并将英国王权的演变同中国封建的大一统局面做了对比,分析其中存在的差异性,同时进一步解释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影响。讲座结束后,师生就英国王权历史演变的相关话题踊跃提问。钱教授给予了富有见地的回答,博得了师生们的好评和热烈掌声。
北京大学王希教授来南开大学讲座
10月30日上午,北京大学历史系王希教授做客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做了题为“从奴隶到选民:美国黑人争取选举权的历史”的学术报告,报告由赵学功教授主持。
王希教授从美国宪政的机制、美国重建时期的美国政治等方面分析了美国黑人选举权问题的复杂性。王希教授认为,美国对原有的宪法进行审视及修正的过程,也是对宪法循序渐进、调整改革、追求现实的完美的过程;美国宪法之所以具有一种超稳定性,关键在于它本身始终处于一种因循现实的动态之中,正是这种不断的调整和变化赋予了美国宪法长久的生命力。王教授认为,美国黑人选举权的宪法化,是美国宪政史上具有关键意义的历史。黑人选举权问题实际上是把黑人史、宪政史和政治史三个方面的历史结合起来,通过这三方面横向与纵向的结合,来考察美国黑人的选举权问题。重建时期的美国宪法的修正,是国内复杂的政治斗争的产物,从1865——1870年,美国先后通过了第13、14、15次宪法修正案,从而建立起一套新的宪政秩序,这对美国黑人获得选举权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第15次宪法修正案中关于美国联邦政府公民的选举权不能因肤色、种族或先前受奴役而受到限制的规定,对于美国内战后、甚至直至今日的美国政治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与听众互动阶段,王希教授对历史学院师生所关注的一些问题作出了富有见地的解答,充分体现了历史研究对现实的关怀。此外,王希教授还在论文选题的特色、重要性、学术价值和意义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这对于研究生的选题与写作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西华盛顿大学魏森浩教授访问南开大学
2009年11月6日开始,西华盛顿大学历史系魏森浩教授应邀来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术系列讲座。魏森浩教授是我们中心的老朋友,1995年,曾作为富布赖特学者来南开讲学一学期,几年后又一次来南开作学术报告,这次是他第三次莅临南开,本次讲学的主题为“二十世纪美国史”。
魏森浩教授的讲座加深了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师生对二十世纪美国历史和现状的了解,为他们提供了独特新颖的新视角,同时,魏森浩教授的此次学术讲座也将加强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与西华盛顿大学历史系的交流,促进我们进一步了解美国的大学和美国的学术研究,提高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作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在美国的地位,扩大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在美国的影响。
日本国际教养大学教授白鸟令先生来中心访问交流
11月9日下午,著名政治学者、日本政治综合研究所理事长、国际教养大学教授白鸟令先生来中心访问交流,并做了题为“鸠山内阁的成立与课题”专题讲座。白鸟教授主要剖析了新成立的日本民主党政权的由来、现状、走势以及面临的主要课题。白鸟教授紧紧围绕着政权如何成立、民主党是什么样的党、新政权面临的政策课题、鸠山政权将会走多远等四大中心问题为我们精彩而翔实地解读了鸠山内阁的全貌。其中,教授还就大家十分关心的诸如自民党的溃败、民主党内部的关系和民主党政权的对外政策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整场讲座中,白鸟教授用精确的数据、多样的图表以及丰富的资料完美地诠释了讲座主题,展现出了一位资深政治学者的大家风范。同时,基地老师和同学们也非常积极踊跃,在讲座的尾声阶段纷纷发言提问,与白鸟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
北京大学彭小瑜教授来中心讲学
11月23号下午,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彭小瑜先生应邀来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为南开大学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家庭生活工资:改良与革命之争——美国天主教社会思想研究”的讲座。
彭教授首先讲述了工人工资改革问题的历史背景,美国经济在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社会中的贫富分化现象已经非常显著,提高贫困工人工资的诉求日益迫切。与此同时,提高工人工资则成为时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彭教授对天主教教会关心劳工问题的具体事例进行了讲解。德国美因兹大主教克特勒提出“社会天主教”,呼吁教会要关注贫困工人的生活。纽约大主教约翰·休斯更加具体的探讨了社会上富人和穷人的关系,强调富人要慈善,而穷人要保持耐心地对待生活。其后的教皇利奥十三发表《劳工通谕》,提出工人的工资应该足够维持其家庭过上合理、勤俭的舒适生活。在此基础上,美国天主教会约翰·瑞安神父在上世纪初更进一步地提出了自己关于家庭生活工资和社会改革的思想。他认为,工资应该能够供工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不仅能满足日常的衣食住行需要,而且还要包括一定的精神方面的需要。并且获得公平工资是工人的人权,是任何人都不能剥夺的。
彭教授精彩而又寓意深刻的讲座极具启发性。他结合现实的劳工问题来探讨历史问题,体现了现实的人文关怀。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有关天主教会的相关问题踊跃提问,彭教授对其一一做了相关的解答。
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综合学术院岛善高教授访问基地
11月25日下午,早稻田大学社会科学综合学术院岛善高教授访问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并做了题为“近代日本的天皇制度——以其制度上的特征为中心”的讲座。岛善高教授首先对中日学界对日本天皇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接着岛善高教授主要从法学的角度,就明治宪法中天皇“统治”的意义、近代日本的国法二元体制、战后皇室财产的解体这三方面,对近代天皇制度的法律特征进行了分析。
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学生对话当代国际关系
11月28日,由中心学生严少华、陈海鸿、眭浅予、骆凡等自发组织的南开大学-吉林大学青年学生学术论坛顺利举行。参加论坛的有来自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6名外籍硕博学生Elaine Tolentino、Kem Sambath、Piet Bosman、Efrem Tekeste、Damilola Oyedele、Hosik Nam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历史专业的6名学生孙晨旭、严少华、陈海鸿、孙芳露、骆凡、刘健。中心副主任陈志强教授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持续4个小时的对话中,两校青年学生们就中非关系、大国的标准、中国崛起、中国与东盟关系、国际社会的构建、朝鲜核问题等话题分别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并与对方进行了有益的交流和探讨,现场气氛热烈而友好。
作为一次英文对话,本次论坛为中心学生提供了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也为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论坛结束后,两校学生均希望以后能继续开展类似的学术交流活动。
北京大学历史系李剑鸣教授来中心讲座
12月11日下午,应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邀请,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南开大学兼职博导李剑鸣先生,在范孙楼226室为南开大学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寻求精英与民众的共治:美国民主的基本历史经验”的讲座。基地副主任陈志强教授主持了这次讲座,部分相关专业的教师参加了讲座。
李剑鸣教授首先讲到了民主的界定问题。李教授接着介绍了美国民主的一系列基本经验,这些均反映在美国政治的结构和功能之中。其次在进步主义运动时期,有关于黑人和新移民的选举权和工业化对民主的考验方面;接下来是第三次调整精英与民众共治和参与民主在20世纪60年代的出现;最后列出了美国当前民主面临的四大困境。
李剑鸣教授富有见地的观点和看法和丰富的学识,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讲座的后半部分,同学们就相关问题踊跃提问。李教授详细地解答了这些问题,并希望中心同学能继续坚持踏踏实实地读书、扎扎实实地做学问的良好传统。
武汉大学向荣教授来中心讲座
12月14日上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珞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向荣先生,在范孙楼226室为南开师生做了一场题为“近代早期英国的非婚性行为、私生子和风俗改造”的讲座。向荣教授将“英国近代早期非婚性行为以及私生子和风俗改造” 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向教授首先介绍了这个题目的选题意义以及一些学者的相关论著。他提到英国的史学研究不讲大道理,而将研究重点放在实际和相对较细的问题上;同时他还介绍了文学史学派对与此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如《近代早期欧洲的大众文化》、《近代早期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等。向荣教授接着从教会法庭和人口学家的统计数据以及法庭中对于名节的争论这三个方面来论述了近代早期英国人对于性的看法和态度。向荣教授在第三部分中讲述了英国风俗改造的经济背景和社会背景。当时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由于农奴制的瓦解,社会上的人的自由度得到了提高,诸如非婚私生子、流浪汉等许多社会问题随之出现。随后,国家和宗教对私生子的现象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了公共干预。接着向教授论述了精英人物对这一现象态度的变化和社会下层对此的回应。他认为经济因素在处理私生子的问题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宗教改革后,教会进行立法加强公共的控制。因为私生子不仅违背了宗教中的规定同时也会成为社区的负担。
向荣教授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史家风范,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座最后,同学们就早期英国的相关问题踊跃提问,向教授详细地解答了这些问题。
“加拿大—中国:危机与挑战”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2010年1月9日—10日,由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和加拿大研究中心主办、加拿大政府赞助的“加拿大—中国:危机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在天津红楼宾馆召开。来自加拿大驻华使馆、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山东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以及《世界历史》杂志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历史教学》杂志社等机构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
加拿大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加拿大财政部驻华代表柯马克先生,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公共事务处参赞高柏灵先生,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原副主任、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吕聪敏先生,南开大学副校长张静教授出席了1月9日上午的开幕式,南开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副主任杨令侠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本次会议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还未彻底走出阴霾的形势下举行的,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加拿大应对危机的经验,具有更为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与会的专家学者分别从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对加拿大应对危机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主题鲜明,气氛热烈。会议还邀请到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为期两天的论坛共设五场讨论,会议形式以主题报告、大会发言、专家评论相结合。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危机与挑战,旨在通过学术争鸣激发思想火花,开拓研究视野,促进学术发展,进而能对加中两国应对危机、迎接挑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基地完成2009年度成果统计
2010年1月初,基地顺利完成了2009年度成果统计。中心成员在过去的一年中总计发表CSSCI文章16篇,《人民日报》理论版1篇。其中吴志成教授的文章“欧盟超国家制度安排的政治合法性分析”先后被《新华文摘》(2009年第二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二期)、求是杂志社《编务参考》(2009年第6期)以及《中华读书报》(2009.3.25)《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3.31)转载或者摘编,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学术影响。另外,基地研究人员在2009年出版学术著作三部,它们分别是赵学功教授著《古巴导弹危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肖玉秋副教授的《俄国传教团与清代中俄文化交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以及马世力教授的《一本书读懂世界史》(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一作者)。在科研获奖方面,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社科奖励。陈志强教授的《巴尔干古代史》(中华书局2007年版)和赵学功教授的“核武器与美国对朝鲜战争的政策”(《历史研究》2006年第一期)分别获得了第五届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在科研项目方面, 2009年度基地重大项目分别由中心兼职研究员哈全安教授和宋志勇教授承担,他们的题目分别是“中东政治现代化进程研究”和“20世纪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