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1期 (总第23期)

发布者:丁见民发布时间:2020-10-08浏览次数:10

工 作 简 报

2010年第1期 (总第23期)

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2010520本期要目

  • 日本三重大学樱谷胜美教授到中心演讲

  • 哈全安教授所著《中东史》出版

  • 韩国高丽大学崔官教授做客南开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韩东育教授应邀学术报告

  • 中心副主任陈志强教授出席天津市历史学学会代表大会

  • 赵学功教授等参加中国美国史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东京大学滨下武志教授做客南开大学

  • 著名历史学家杨生茂教授逝世

  • 巴西学者塞维利诺教授应邀中心作学术报告


日本三重大学樱谷胜美教授到中心演讲

122日,三重大学人文学部学部长樱谷胜美教授应邀访问基地,做了题为“近三十年来日本国际经济关系史(以对美关系为对象)”的专题讲座。

樱谷教授认为,1950年代以来日本吸收从美国舶来的技术,依托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外包企业的高效能,实现了日本式的大量生产方式。美国成为日本的商品销售市场,同时美国向日本输出的工业产品又非常之少,使得日本在对美贸易中取得顺差并逐渐扩大,日本政府与企业对美国的对策虽然难以接受,但是又不能为此惹怒美国,所以对美让步成为必然。樱谷教授紧紧围绕日元升值的前因后果,详尽地分析了1984年日美货币谈判、1985年“广场协定”、1986年“前川报告”、“泡沫经济崩溃”与1989年日美构造协议等日本经济和日美经济关系中的核心事件,给在场的师生带来了一场史实详尽、逻辑清晰的精彩演讲,进一步加深了与会师生对日本国际经济关系的多方面了解。


哈全安教授所著《中东史》出版

著名中东史研究专家、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哈全安的学术专著《中东史(610-2000)近日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记述了伊斯兰教诞生以来中东地区历史,它的出版填补了国内中东史研究方面的空白。

      《中东史(610-2000)》是一部关于中东地区各国历史文化的学术专著,也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研究项目。该书共约110万字,正文分为十章,记述了包括埃及、新月地带、阿拉伯半岛在内的阿拉伯世界以及土耳其和伊朗等西亚北非诸多区域历史文明及中东各国的现代化文明进程,总结了伊斯兰传统文明的基本特征:即教俗合一的国家形态,国家所有制的土地制度,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社会对立。中东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轨迹则表现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绝对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工业化的演进趋势,地权的演变与乡村农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宪政制度与民主化进程,世俗主义与伊斯兰主义等方面。(原载:《光明日报201028日)

韩国高丽大学崔官教授做客南开大学

311日下午,韩国高丽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崔官教授来到基地,为广大师生作了一场题为“韩国的日本研究”的讲座。

崔官教授紧紧围绕讲座的主题,从五大方面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韩国的日本研究现状,从与日本研究相关的韩国大学和研究生院的情况到韩国的日本研究机构再到高丽大学的日本研究所,崔教授利用数据和图表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这使我们对当前韩国的对日研究状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在讲座的尾声,在座的一些同学还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崔官教授进行了交流和互动。

东北师范大学韩东育教授应邀学术报告

320日下午,应中心邀请,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韩东育教授访问基地,并做了题为“东亚研究的问题点与新思考”的专题讲座。

韩东育教授在报告中提出,我们在面对现今东亚存在着的一些与理想出现差距的问题,研究国家间历史和文化的现状时,容易拿现在民族国家甚至民族主义的观念审视规划历史相关事务,于是会出现一些争执。他在讲座中指出,我们观察历史和文化的立场与方法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我们试图通过历史的过程来改变历史的结论;其二是我们习惯于用历史上的“中心——边缘”构图来审视今天的东亚世界,以为非君即臣或非臣即君,从而抛却了现代所必备的国家平等意识;其三是文化的亲缘关系被人为扭曲了。”
  在“东亚共同体”的问题上,韩教授以温总理在东亚峰会的讲话为正解,得出“东亚共同体”这一“目标的‘长远’设定,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这一结论。韩教授精彩的讲座,频频激发了在座的同学的思维,同学们也积极提问与历史紧密相关的一些现实问题,并与韩教授做了深入交流。

中心副主任陈志强教授出席天津市历史学学会代表大会

417日,天津市历史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天津市档案馆学术报告厅召开,来自全市教育科研、文博史志、新闻出版等多个系统的会员代表及学会理事共84人加会议。市社联、市档案局、市教育委员会、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市史志办等单位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市历史学学会成立于1952年,是天津成立较早的社会团体之一。20091月,中心副主任陈志强教授当选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近年来,学会团结全市广大史学工作者和爱好者,立足天津,面向全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术和科普活动,加强了与全国兄弟学会的合作与交流,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在天津文化教育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得到上级领导单位的好评和表扬。

学会理事长陈志强教授就五年来学会工作概况向会员代表进行了详细的报告,并对学会未来工作部署和重要活动做了详尽陈述,提出将多渠道筹措学会活动经费,扩大学会工作范围,继续推进发展会员工作;筹备会员代表大会,以期总结往届学会工作,集思广益,拓宽思路,部署新时期学会工作,落实不同单位会员联络人,建立长效机制;筹备“纪念义和团运动110周年”学术活动,责成有关人员联络市政协文史委等相关单位和兄弟学会,共同促成召开具有学术与纪念意义并举的研讨会;以学会牵头,依托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经济学院、天津市档案馆、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筹办‘金融企业研究中心’,并努力做好有关档案资料的汇编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咨询服务;配合市社联开展科普活动,责成专人落实、组织系列普及讲座,为繁荣天津文化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为恢复《天津史学通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赵学功教授等参加中国美国史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2010423-26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暨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厦门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和书刊出版单位的13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基地赵学功教授、付成双副教授教授、张聚国副教授和丁见民博士参加了此次会议。本届会议的主题是:美国现实重大热点问题的历史考察;美国史学最新趋势及新方法;美国与其他国家历史的联系与比较;美国历史研究网络资源与研究手段创新;美国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遗存;美国历史研究和教学的其他问题。赵学功教授在大会上作了“美国、台湾与朝鲜战争”的主题发言,付成双副教授就“生态印第安人?——白人到来前印第安人对北美环境的影响”、张聚国副教授就“美国废奴主义者与女权,1830-1876、丁见民博士就“美国五大文明部落中黑人奴隶制的产生——以印第安人为中心的考察”,分别在小组讨论会上发言,与参会的学者进行广泛的交流与探讨。

此外,此次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年会还选举了新一届理事会理事和正副理事长。在此次理事会选举中,赵学功教授、张聚国副教授、肖军副教授当选理事,赵学功教授当选副理事长。

东京大学滨下武志教授做客南开大学

425日下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滨下武志教授访问我院,并做了题为“15—19世纪东亚与全球经济互动过程”的专题讲座。

滨下教授通过朝贡贸易,以及与此相关的白银流通、通商口岸网络、金融网络形成和发展的角度重新诠释了16世纪以来东亚地域体系与世界经济的演化关系。把亚洲当做一个整体,从亚洲自身的角度来探讨亚洲的近代化问题。滨下教授旁征博引,通过对图表给我们解释了沿海、联海、环海的概念,滨下教授欲摆脱以往学界看待亚洲近代史问题时的单纯考虑西方因素的“西力东渐”和“西方冲击”,用一种独特的视角开启我们对整个亚洲近代化的重新思考。

滨下教授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体系与近代亚洲》、《香港:亚洲的网络城市》、《冲绳入门》、《东亚的复兴:以500年、150年、50年为视角》、《亚洲再思考》全7卷、《区域的世界史》全12卷、《海的亚洲》全6卷,《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等。



著名历史学家杨生茂教授逝世

南开大学美国史专业创始人,著名历史学家杨生茂教授不幸于201054日病逝,享年93岁。杨生茂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奠基人,长期担任南开大学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历史)成员,对南开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尤其是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美国史研究领域建树颇丰。杨生茂教授的逝世,是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美国史研究的重大损失。

巴西学者塞维利诺教授应邀中心作学术报告

510日,应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的邀请,国际政治学知名学者、巴西“中国—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兼巴西弗卢明内斯联邦大学教授、巴西军事学院教授卡博拉尔·塞维利诺(Severino Cabral)先生前来进行学术访问,并于当日下午在范孙楼226室为中心师生作了题为“21世纪的中国与巴西:向着成熟与和谐的世界秩序”的精彩报告,并就如何判断目前国际政治格局、中巴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走向以及巴西华人现状等热点问题回答了中心师生的提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此次巴西客人的来访,对加深双方了解,拓展同学们的研究视野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为推动中心与巴西学术界开展进一步交流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