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2期 (总第24期)

发布者:丁见民发布时间:2020-10-08浏览次数:10

工 作 简 报

2010年第2期 (总第24期)

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20101010本期要目

  • 英国爱丁堡大学国际关系学者金昌永应邀进行交流访问

  •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吴疆副教授访问基地

  • 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连任中华日本学会副会长

  • 王黎副教授率学生参加第三届东亚研究生论坛

  • 香港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Wayne Cristaudo应邀访问基地

  • 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等教师参加2010年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年会

  • 南开大学隆重举行吴廷璆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

  • 著名冷战史学者沈志华教授应邀访问基地

  • 世界现代化研究的新视角与焦点问题学术研讨会召开

  • 张伟伟副教授赴荷兰出席国际会议

  • 东亚模式与区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 美国世界历史学会主席安天士到院讲学

  • 美国富布赖特学者Cheryl Greenberg到学院讲学


英国爱丁堡大学国际关系学者金昌永应邀进行交流访问

 518日至19日,应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志强教授邀请,英国爱伯丁大学国际关系高级讲师、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金昌永先生对基地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并为中心师生作了题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外交的目标与政策》的学术讲座。在讲座中。金先生结合国际关系中的经典理论分别对币原喜重郎、广田弘毅和松岗洋右的外交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解读。金先生的讲座内容丰富,史论结合,使在座的同学深受启发。随后,王黎副教授和金先生与南开师生就30年代日本外交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

      金先生的来访,不仅给南开师生带来了有关日本外交研究的最新动态,而且也给他们如何学习国际关系和外语提出了具体的建议。通过本次活动,大家不仅开阔了眼界,同时也很好地向外国学者介绍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天津的发展状况。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吴疆副教授访问基地

528日,哈佛大学哲学博士、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研究所副教授吴疆应邀访问中心,并做了题为“中国禅僧与日本社会”的专题讲座。吴疆副教授通过介绍禅宗僧人隐元隆琦的生平以及在日传道的情况,给我们描述了德川时代中期中日的佛教文化交流及经济交往。 1654年隐元隆琦以64岁高龄东渡日本入住长崎兴福寺,随后在京都建立了黄檗万福寺,成为日本近代有名的禅宗宗派------黄檗宗的开山鼻祖。隐元所弘扬的“禅”被日本僧人接受,对近代日本禅宗的转型起了很大作用。隐元备受日本各界推崇,使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为很多日本知识分子所接受。另一方面吴疆副教授向我们介绍了隐元在日期间,留下很多反映德川时代日本社会实相的诗文,这从一个侧面为我们从事德川时代社会研究提供了实证材料。

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连任中华日本学会副会长

 530日,中华日本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和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年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前国务委员唐家璇、前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王洛林、前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武寅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华日本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了新一届学会领导成员,任期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教授当选学会会长,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连任学会副会长,中心研究员李卓教授任学会执行常务理事、宋志勇教授任学会副秘书长。

中华日本学会是由民政部批准、1990年成立的一级学会,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日本研究民间学术团体,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目前,学会下属的团体会员一百多个,会员千余人。

王黎副教授率学生参加第三届东亚研究生论坛

66日,中心研究员王黎副教授率领中心研究生严少华、李耀阳出席了在吉林大学举办的第三届东亚研究生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后危机时代的东亚”,由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主办。来自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南非、加纳、多哥等众多非洲国家以及中国、韩国、菲律宾的100多位研究生围绕“东亚共同体的前景与挑战”、“中非关系”等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在论坛上,王黎老师作了“中国民主化过程中的内部挑战”的主题发言,讨论了中国走向民主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四大挑战,引发了在场学者和学生的积极关注。研究生李耀阳在发言中分析了影响“东亚共同体”发展的内外因素,提出东亚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需要在国际关系上贯彻民族国家彼此平等、独立的思想,同时努力构建共同的文化认同感。研究生严少华以“软实力与中国的非洲政策”为题,分析了中国的国家目标、中国在非洲提升软实力的手段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指出中国将继续把提升软实力作为其非洲政策的重要考虑。

此次论坛给来自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延世大学、德拉萨大学和非洲不同国家的研究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增进了中外学生间的理解和友谊。


香港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Wayne Cristaudo应邀访问基地

 621-23日,应王黎副教授邀请,香港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温尼·克里斯托德(Wayne Cristaudo)教授到中心进行交流访问,并做了题为“20世纪20年代欧洲历史哲学的思考”的学术讲座。在长达三个小时的讲座中,克里斯托德教授以20世纪德国历史学家和社会哲学家罗森斯托克·胡赛(Rosenstock Huessy)为案例,深入剖析了欧洲历史哲学和思想领域的重要主题。讲座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历史哲学、宗教问题、文明冲突、革命运动及意识形态等。虽然克里斯托德教授不是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专家,但是他从欧洲历史的视角,阐述了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上的许多共同特点,如主张和谐、宗教宽容等。同时,他也指出与伊斯兰文明不同,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可以和谐共存。讲座受到在座师生的热烈欢迎。

23日上午,克里斯托德教授应王黎副教授邀请,走进历史学院课堂,与08级世界历史系本科生进行了对话,阐述了他对欧盟前景的看法。

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等教师参加2010年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年会

627日-71日,中国世界史学会2010年年会暨英国史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副主任韩琦教授和中心成员付成双副研究员参加了会议。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新世纪10年世界近代史热点问题的讨论与反思;大国历史问题研究;近代史教学、课件制作与教材建设;英国史问题研究等。杨栋梁教授在会上做了“日本史最新研究动向(19972010)”,韩琦教授做了“20世纪拉美的变革与发展”,付成双副研究员做了“白人到来前北美土著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术报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此外,三位教师还作为会议评论人对与会代表的报告做出了精彩点评。会议期间,杨栋梁教授被增选为世界近代史学会理事。世界近现代史中心负责人还与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进一步讨论了双方的合作问题,就具体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

南开大学隆重举行吴廷璆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

73日,为纪念著名历史学家、新中国日本研究事业奠基人之一,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我校教授吴廷璆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校举行纪念大会。文化部原副部长刘德有,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天津市政协文史委主任万新平,日本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南开大学客座教授依田熹家,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日本问题研究专家吕万和出席。吴廷璆先生的亲属代表、生前友好、有关专家学者、弟子门生,历史学院院长陈志强教授、党委书记门莲凤研究员、日本研究院院长李卓教授、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及200余名师生参加了大会。大会由常务副校长陈洪主持。纪念大会的与会者讲述了吴廷璆先生的生前事迹,高度评价了吴先生对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中国日本史研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著名冷战史学者沈志华教授应邀访问基地

79日下午,应中心专职研究员赵学功教授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沈志华教授应邀访问基地,并做了题为“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决策失误”的学术讲座。南开大学有近百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在近三个小时的讲座中,沈教授首先从美俄两国最新解密的档案以及中国相关重要文献出发,简要阐述了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美苏的战略意图,指出中国出兵朝鲜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当时国际局势分析判断的必然选择。沈教授重点阐释了中国出兵之后第一次战役到第三次战役战场形势的变化情况,就1951年初朝鲜战争中国对停战谈判的立场进行了分析。最后,沈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就中国参加朝鲜战争的复杂动因、中朝在战争中的关系、战争对中苏关系的影响、印度和英国在调停中所扮演的角色等问题回答了师生们的提问。他缜密深刻的思维、幽默睿智的回答博得了听众阵阵掌声。此次讲座,使师生们对于朝鲜战争的复杂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冷战史研究也有了新的认识,获得了师生们的好评。

世界现代化研究的新视角与焦点问题学术研讨会召开

  710-11日,为总结“十一五”(2006-2010)工作,安排部署“十二五”科研规划,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在天津举办了“世界现代化研究的新视角与焦点问题”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有关专家莅临会议,本中心的专兼职成员出席了会议。

会上,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汇报了“十一五”期间的工作执行情况,介绍了中心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十二五”基地建设的目标和实施措施提出了初步的工作设想。钱乘旦、侯建新、李剑鸣、王晓德、张健、张顺洪、韩东育等国内知名专家纷纷建言献策,对中心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随后,基地的专兼职人员就如何深化科研工作、开展跨学科研究、拓展新的研究领域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期间,基地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成立,首届成员留任,增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所长张顺洪研究员和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韩东育教授为委员。在学术委员会主任钱乘旦教授的主持下,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交流了学界最新研究动态,重点讨论并初步确定了中心“十二五”规划的立项课题。

张伟伟副教授赴荷兰出席国际会议

 821日至26日,张伟伟副教授应邀赴荷兰阿姆斯特丹出席了“第21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XX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istorical SciencesCISH)”和“亚洲全球史学会第二次理事会(The Second Meeting of Board of Directors of Asian Association of World Historians, AAWH)”国际会议。

在第21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张伟伟老师做了题为“在中国讲授全球史:无中心整体研究(Teaching Global History in China from A Noncentric and Holistic Approach)”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这次大会决定2015年在中国山东济南举办大会,表明国际历史学界对中国的重视和信任。在“第2届世界全球史学会会议”上,张伟伟老师正式当选为理事,任期五年,是代表“亚洲全球史学会第二次理事会”参加“世界全球史学会理事会”中的两位亚洲理事之一。在参加此次阿姆斯特丹会议期间,张伟伟副教授还与许多国际全球史知名学者和重要全球史学术组织的负责人进行了交流,有不少收获。

东亚模式与区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911日上午,由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主办、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协办的“东亚模式与区域发展:世界金融危机下的再思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红楼大酒店举行。校党委常委、教务长朱光磊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日韩近30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朱光磊首先对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他简要介绍了南开大学近年来的发展和成就。他指出,日本和东亚问题的研究,在我校有很好的传统和良好的基础。此次会议旨在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东亚的区域发展路径,通过总结全球化与东亚发展的经验教训,为今后东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他希望此次会议能够成为今后大学之间、学者之间进一步交流合作的良好契机。

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率先开启了东亚地区的高速增长以来,韩国等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国以及东盟国家相继实现了高速增长,导致这一增长奇迹产生的包括政府能力、发展战略、制度变迁在内的“东亚模式”备受赞誉。但是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又使东亚模式广受质疑,特别是受到了一些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者的激烈的批评。然而,2008年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表明像美国这样的“古典市场经济体制”,同样未能避免已经发生在其他类型的经济体制中的大规模金融危机。此次会议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召开的。本次会议主要是围绕以下议题展开的:(1)有关东亚模式的各种观点及分析性评论;(2)东亚区域发展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3)东亚区域发展中的文化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问题;(4)东亚区域发展过程中的政府干预、价格扭曲与经济增长;(5)战略性国际贸易政策在东亚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与绩效;(6)东亚汇率体制、汇率协调与货币合作;(7)收入分配平等与东亚经济增长。

美国世界历史学会主席安天士到中心讲学

     913日至14日,美国世界历史学会主席、著名全球史专家安天士教授应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邀请来南开讲学,张伟伟副教授主持了相关讲座。Alfred J. Andrea博士是美国Vermont大学世界历史荣誉教授,现担任美国世界历史学会主席。他著述丰硕,担任多项学术职务和21卷《世界历史百科全书》主编等,在国际学术界有相当影响。

在“世界史上的十字军”讲座中,他根据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批评了主流“欧洲中心”论的传统十字军说法,从全球史整体内相互作用的思路把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宗教冲突与全球史整体和各个部分的发展互动联系起来。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在第二场讲座中,美国学者介绍了当今世界史研究的全球状况和主要方法、理论和热点问题。他也回答了学生和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讲座全部用英语交流,气氛非常活跃。讲座后美国学者对我院世界历史研究的水平和实力有了深刻的印象并对我院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提问题的专业水平评价极高。这次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我院世界历史专业对当前国际学术界的热点领域和国内学术界的新兴领域的理解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将全球史的研究理论和成果融合到教学科研中去,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美国富布赖特学者Cheryl Greenberg基地讲学

20109月开始,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邀请美国富布赖特学者Cheryl Greenberg来中心任教一个学年(2010-2011学年度)。

Cheryl Greenberg目前是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Hartford)的历史学教授,1981-198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美国史硕士和博士学位,是美国著名学者Eric Foner的第一个博士生,研究专长是非裔美国人史、美国种族与族群关系、20世纪美国史、美国研究和美国文化。出版专著:To Ask for an Equal Chance: African Americans in the Great Depression Rowman and Littlefield, 2009);Troubling the Waters: Black-Jewish Relations in the American Centur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6.);主编著作:A Circle of Trust: Remembering SNCC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98);“Or Does It Explode?” Black Harlem in the Great Depress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等。曾任课程:非裔美国人史;城市大熔炉与美国的移民与族群;20世纪美国的改革运动;美国的妇女;美国争取民权的斗争;美国文化;美国的种族偏见和种族歧视;土著美国人的历史与文化;20世纪美国的种族与族群;美国种族关系史;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评论家;历史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