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作 简 报
2013年第1期 (总第36期)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2013年4月10日
〖本期要目〗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入选凤凰传媒2012年度十佳图书
李世安教授做客“世界近现代史名师讲坛”
李卓教授专著《“儒教国家”日本的实像》出版
“立命馆大学文学研究科•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次世代学术讨论会”在南开大学召开
杨栋梁等教授参加第一届“亚洲未来”国际研讨会
南开日本研究讲座系列举行
“中日关系的历史、现状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日本亚洲财团理事长佐藤洋治先生率团访问基地
基地副主任韩琦教授出席国际学术研讨会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入选凤凰传媒 2012年度十佳图书 1月24日,在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凤凰传媒网举办的“凤凰传媒2012年度好书评选”活动中,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主编的《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六卷本)在凤凰传媒网“凤凰之秋”好书评选活动中就名列十佳第一。该著作对近代中日关系的重要问题做了全新的阐述,发掘使用了大量日本公文、报刊时论文章、各类调查文献及学者著述。所依据的日本文献,大部分国内没有翻译出版,史料鲜活,论证严谨,对不同时期中国观主流和支流的分析判断客观公允。此次年度评选,以其意义重大的课题选择、严谨客观的学术态度、新颖独特的阐释视角、详实丰富的资料准备、凝练准确的文字表述再次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名列2012年度十佳好书第一。 自2011年以来,依托凤凰传媒网开展的好书评选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四次,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凤凰传媒网今年将围绕改革创新主题,继续助力内容生产,把这项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并将在评选方式、奖励办法等方面积极创新,努力扩大文化影响力。 李世安教授做客“世界近现代史名师讲坛” 3月5日,应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邀请,国家社科基金历史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李世安教授做客“世界近现代史名师讲坛”,以“1929-1933年全球金融危机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为题发表学术演讲。报告由基地副主任韩琦教授主持,基地研究人员赵学功、李凡教授以及其他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李世安教授首先回顾了经济危机的历史,他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出发,分析了为什么金融危机会引起经济危机。接着,他向师生介绍了学术界关于银行干预是否能防止1929年危机的不同观点。然后,李世安教授逐个分析了美、英、法、德、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应付危机而对本国货币政策做出的调整,最后指出:30年代经济危机由金融危机引起,危机的缓解也是从解决金融问题入手的。在提问环节,李世安教授就金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的关系,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社会主义国家是否有经济危机,经济发展、文化、消费方式与次贷危机产生之间关系等问题,与基地师生亲切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最后,韩琦教授做了精彩点评。此次讲座使师生们加深了对1929-1933年大危机的了解和认识,开阔了大家的学术研究视野,对理解现实社会也极具启发意义。 李卓教授专著《“儒教国家”日本的实像》出版 2013年3月,我院李卓教授的专著《“儒教国家”日本的实像——社会史视野的文化考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同名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在结项审查过程中获得“优秀”等级评价,并成功入选201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按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统一标识、统一封面、统一版式、统一标准”的方式,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从社会史的视野分析日本的“非儒”特征及中日文化的差异所在,研究人的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存在状况,从而回答所谓“儒教国家”日本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重点对日本的社会结构演变、身份等级制度、家制度等对国民性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且独具特色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揭示日本社会的“实像”。全书共分十一章,51.1万字。国内学界从社会史视野系统考察日本文化与社会,本书尚属首次,也是世界历史学科首部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的日本史研究著作。 |
“立命馆大学文学研究科•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次世代学术讨论会”在南开大学召开
2013年3月2日,由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及立命馆大学文学研究科共同举办的第一次“立命馆大学文学研究科•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次世代学术讨论会”于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进行。该讨论会由开幕式、基调演讲、学术报告、闭幕式、校园参观及联谊会等部分组成。学术报告部分中,两校共六名研究生进行了学术发表,经过提问与回答环节后,由专业老师做出中肯的评价。会场学术氛围浓厚、气氛融洽。通过这次的讨论会,开拓了学术视野,在场师生们都获益良多,都表示期望这样的会议会持续举办下去。此次会议得到了南开大学梅田善美日本文化研究基金的支持与赞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杨栋梁等教授参加第一届“亚洲未来”国际研讨会
2013年3月7日~11日,由日本渥美国际交流财团(关口国际研究会)主办的第一届亚洲未来会议在泰国曼谷召开,我院宋志勇院长、杨栋梁教授和张玉来副教授应邀出席此次会议。此次会议规模空前,来自亚洲各国的331名代表济济一堂,围绕21世纪以来国际化和全球化浪潮中的亚洲未来问题,跨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诸多学科,进行了深入广泛而热烈的探讨。原联合国副秘书长明石康、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等国际知名人士也参加此次会议。
会议期间,杨栋梁教授出席“东亚新秩序的探索”主题会议,并发表题为《中日关系结构性转型与当前课题》,他指出,创造光明的未来亚洲离不开健康、持续发展的中日关系。但受经济实力、国际格局以及相互认识等因素影响,中日关系迎来结构性转型,今后,中日两国必须顾全大局,从战略互惠角度出发构建新型关系,切不可一叶障目。另外,基地专职研究员、日本研究院院长宋志勇教授受大会委托,先后主持“东亚工业化与本地企业发展”、“周边区域与中国关系”等主题会议。张玉来副教授发表《模块化与国际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变化》报告,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形成过程中,东亚正扮演重要角色,而在这一过程中,产业模块化浪潮也通过改变生产方式而影响各产业,国际汽车产业格局因此而发生重大转变,这对中日两国产业界既是挑战同时更是重要机遇。
南开日本研究讲座系列举行
(一)“日本与中国——为建成和平善邻关系”
3月15日,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毛里和子先生到访基地,作了题为“日本与中国——为建成和平善邻关系”的讲座。
毛里和子教授是日本著名的中国问题和国际问题专家,首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获得者。著有《当代中国政治》、《战后至当代的日中关系》等著作。毛里和子教授使用汉语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讲演,对当下中日关系恶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提出应对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进行再思考。毛里教授把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关系划分为战略友好期、稳定期、结构变动期、脱72年体制期等四个时期和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强调两国战后问题没有解决好,是造成中日关系基础脆弱的重要原因。中日两国都存在的排他性的民族主义不利于两国政治的健康发展,也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最后,毛里教授还就如何重建两国善邻友好关系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同学们也与毛里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毛里教授的报告从一个日本学者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中日关系的各种问题,(鲁兴刚)
(二)“政局变动与日本对外政策”
3月15日下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徐万胜教授来基地做了题为“政局变动与日本对外政策”的讲座。
讲座中,徐教授主要以当前日本频繁的政局变动和对外政策为着眼点,指出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内政治的影响。该讲座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徐教授主要就“日本政局的不稳定性”进行阐释,认为其核心和基本形式是首相更替频繁。接下来第二部分分析了首相频繁更替的原因,主要从政治学视角出发,指出了制度因素、行为体因素是日本政局变动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徐教授论述了内阁更迭与对外政策的实施,指出在执政党不变的情况下,内阁更迭提供了对外政策的调整空间;在执政党变化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对对外政策的基本框架进行大规模变动;此外还指出,内阁更迭频繁影响对外政策的连贯性。第四部分中,徐教授指出现今日本政治总体保守化,对外政策右倾化。最后一部分,徐教授提出日本目前两大政党对外政策趋同,虽然存在分歧,但体现在路径、方法上,而非理念上。此外徐教授还论述了政治主导与官僚主导在日本的演变与发展,并与我院的师生进行了交流讨论。
(三) “全球化时代日本研究的现状和课题”
3月18、19日,日本法政大学王敏教授应邀到中心作了为期两天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报告包含两场学术讲座。
首场讲座题为“全球化时代日本研究的现状和课题”的讲座,王教授以日本3.11大地震为切入点,以中日文化的联系为纽带,从现代日本的灾后反省、汉字文化、公共教养、古典伦理、自然信仰方面进行思考,系统介绍了八大研究课题。第二场讲座题为:“国际日本学研究的方法——以‘周恩来与日本法政大学为例’”。王教授介绍了周恩来以及在建立中日友好邦交的过程中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与法政大学的关系,并以此为例向同学们讲授了国际日本学研究的方法。在本次学术报告会中,同学们积极地与王教授互动交流。讲座结束之际,王敏教授还鼓励同学们要开拓视野,利用中国人的优势,结合中日文化异同,推进国际日本学研究。
“中日关系的历史、现状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3年3月16日-17日,“中日关系的历史、现状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本研讨会由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并得到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支持。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和我校等国内知名机构的中国著名学者和来自日本早稻田大学、法政大学、一桥大学、富山大学等的日本著名学者共4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基地专职研究员、日本研究院院长宋志勇教授主持开幕式,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李玉教授、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代表高桥耕一郎先生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毛里和子女士,北京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梁云祥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报告。与会学者就中日关系、政治、外交、经济、法律、社会、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广泛地讨论。通过两国学者客观的论证与分析,探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40多年来取得的成果,并就对如何解决中日关系中存在的矛盾与争端、重视中日长期以来友好交流的成果、加强中日经济与能源方面的合作、学习与尊重双方优秀文化传统等方面建言献策,其中不乏有水平、有见地、有建设意义的意见。会议交流了学术研究成果,对解决两国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争议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获得了圆满成功。
日本亚洲财团理事长佐藤洋治先生率团访问基地
4月3日上午,日本亚洲财团理事长佐藤洋治先生率团访问基地,并在范孙楼226室为中心师生作了题为“世界即将成为一个整体”的演讲。演讲会由基地主任杨栋梁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教授致欢迎辞。
自2010年起,日本亚洲财团资助了亚洲地区25个国家的180多所大学开设与“东亚共同体”相关的讲座课程,旨在促进东亚地区的合作与发展,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提升东亚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在杨栋梁教授、孙卫国教授主持下,南开世界史学科已为本科生开设了“东亚国际关系史”选修课程并获得日本亚洲财团资助,正邀请校内外和日本的知名专家授课。本门课程结束时,亚洲财团还将向优秀听课生颁发奖学金。
基地副主任韩琦教授出席国际学术研讨会
4月3-6日,应西班牙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的邀请,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韩琦教授,参加了在上海米盖尔•德•塞万提斯图书馆举办的“全球化的起源:马尼拉大帆船”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由四场讲座和一场圆桌会议组成,韩琦教授主讲了第三场讲座,题为“大帆船对明王朝的影响”。其他三场讲座分别由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庞培法布拉大学荣誉教授多罗斯•弗尔克博士、菲律宾马尼拉雅典耀大学教授费尔南多•齐亚尔西塔博士、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教授卡门•于斯特博士主讲。最后,来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奥贝尔塔大学的卡洛斯•布拉索•布洛基博士主持了圆桌会议,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冈萨罗·奥尔蒂斯做了总结发言。来自西班牙、墨西哥、菲律宾驻上海领馆的有关使节、上海高校的师生、上海社科院科的有关专家以及塞万提斯图书馆的热心读者参加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