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作 简 报
2013年第4期 (总第39期)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2014年1月5日
〖本期要目〗
美国奥本大学翟强教授举行学术演讲
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作客学科90 周年名人讲座
拉美史学科韩琦教授等参加拉美学会年会
韩琦、赵学功教授参加中国世界现代史学会年会
沈志华教授访问基地并做学术讲座
杨令侠教授荣获加拿大“总督奖章”
韩琦、王萍教授参加“全球化背景下拉美教育发展研究”国际研讨会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六卷本)入选凤凰传媒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
基地主任杨栋梁与韩琦、王萍教授参加第十届北京论坛
基地主任杨栋梁等四教授荣获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奖
拉美热点问题论坛暨纪念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学术讨论会召开
付成双、刘岳兵教授入选“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李凡教授著作入选《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百佳
日本史学科中标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美国奥本大学翟强教授举行学术演讲
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的邀请,美国奥本大学历史系翟强教授于10月14日至18日来访,并于15日、17日为基地师生做了两场关于冷战史研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赵学功教授主持,基地及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相关专业的50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10月15日翟强教授以“西方‘文化冷战史’的研究现状和问题”为主题,全面介绍了西方学者在文化冷战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翟教授指出目前文化冷战研究的问题所在,即过分侧重1950—1960年代的美国宣传战、对宣传战效果的评估还差强人意以及对苏联阵营及中立国家的公共外交的研究尚显薄弱。10月17日翟强教授以“加迪斯和他的冷战史研究”为题,详细介绍了国际冷战史研究的代表性人物、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约翰·加迪斯的学术思想和著作以及在冷战研究中的影响。翟教授认为加迪斯侧重于对美苏大国的研究,对第三世界的研究较少,鼓励广大师生多关注冷战中美苏争夺之外的其他问题。
翟强教授所做的两场精彩讲座深化了师生对美国学界有关文化冷战史研究和约翰·加迪斯治学成就及路径的认知,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国外学界的相关动态。在互动环节,翟教授就师生们所提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来访期间,翟强教授还就美国史研究生培养、如何加强与国外学界联系等问题与从事美国史教学和研究的教师进行了交流。
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作客学科90 周年名人讲座
10 月21 日,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钱乘旦莅临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做了“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历史是什么?”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陈志强教授主持,是南开大学历史学科建立90 周年庆典名人讲座之一,近百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钱乘旦教授开篇讲述了两个动听故事,即中国古代史学大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垓下之战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在《英国史》中描述的光荣革命。从这两个故事出发,钱先生引出了对众所周知的“历史”定义——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的质疑。他认为,历史研究中存在着一个最大的悖论,即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是历史学家却无法真实的再现历史,因为历史(过去)与现在(历史学家)之间存在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历史一旦过去,就不可重复,因此人们无法客观再现过去。第二,史料本身也并不能完全反映过去。史料的作者以及后世的保存者都会有意或无意地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选择历史上那些重要的内容并记录下来,他们认为不重要的内容则被忽略。有些史料及其作者甚至存在故意误导历史学家的倾向。第三,历代历史学家在撰写历史时再次做出选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想意识选择研究某些题目而有意无意地忽略另外一些选题;他们对各种史料进行分析和鉴别,从而将他们认为是假的、不重要的资料忽略;他们还会按照自己的语言与习惯将材料进行安排与布局。可以说,尽管历史学家可以利用史料来书写历史,但是这种历史没有也不可能完全真实地反映过去(客观存在的历史)。鉴于此,钱乘旦教授认为,历史并不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历史学家写出来的,是他们对过去与现在之间关系的思考。因此,历史研究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行为与实践,是过去、历史学家与现在之间的一种复杂互动。对于历史学家而言,他们更重要的任务是思考。在讲座过程中以及讲座后,南开在座师生与钱乘旦教授积极互动,就历史是什么、历史研究的任务与对象、对历史规律的认识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整个会场气氛活跃、热烈。
此次讲座的课题是钱乘旦教授长期以来关于历史哲学进行研究和思考的结果。这个命题的提出和广泛讨论,引导和推动了南开历史学科师生对这一基本问题的再思考,也有助于激发南开师生对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兴趣与关注。
拉美史学科韩琦教授等参加拉美学会年会
基地拉美学科王萍教授、韩琦教授、董国辉副教授、潘芳讲师和兼职教授谭融、王翠文一行6人于2013年10月16日参加由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在北京中国社科院学术报告厅举行的题为“国际变局中的拉美:形势与对策”的学术研讨会。王萍教授做了题为“国际格局的变动与中拉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的大会发言,韩琦教授主持了第四单元“中拉关系的探索与可持续发展”的发言讨论,并做大会总结。
研讨会结束后,中国拉美学会举行了换届工作会议。基地副主任韩琦教授当选为第七届中国拉美学会副会长,专职研究员王萍教授任学会副秘书长。第七届中国拉美学会名誉会长由第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担任,会长由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捷担任,拉美所所长郑秉文研究员担任常务副会长。
韩琦、赵学功教授参加中国世界现代史学会年会
2013年10月18—20日,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韩琦教授、专职研究员赵学功教授参加了中国世界现代史学会和山东师大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在山东曲阜召开的题为“世界现代史学术前沿与中国世界现代史学科建设”的学术研讨会。韩琦教授主持了第二分组的发言讨论,并以“墨西哥文化革新运动与现代化”为题做小组发言。赵学功教授主持了第三分组的发言讨论,并以“威胁的困境:核武器与美国对1958年台海危机的政策”为题做小组发言。两位教授的发言均在与会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
中国世界现代史学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全体大会,参加这次全体大会的有来自全国五十多所科研机构和高校的70余位学者。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所长张顺洪研究员和中国世界现代史学会会长李世安教授分别在大会闭幕式上做了总结性发言。
沈志华教授访问基地并做学术讲座
10 月22 日,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的邀请,华东师范大学著名苏联史、中苏关系史、国际冷战史专家沈志华教授,为历史学院师生做了一场“朝鲜战争及其对中朝关系的影响”学术讲座,讲座由赵学功教授主持,近百名师生参加了讲座。沈志华教授通过对中、苏、朝三国大量原始档案的研究和梳理,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将复杂的历史栩栩如生地呈现给广大师生,使师生们对中、苏、朝三国在朝鲜战争爆发过程中各自的立场以及三国间微妙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他认为,朝鲜战争期间,尽管中朝在总的战略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许多具体问题上也存在一定分歧,甚至是矛盾;这场战争对于中朝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沈教授的讲座激发起听众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沈志华教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无奈的选择: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中苏关系史纲》、《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等著作,整理出版了大量中、苏档案资料,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有关论文百余篇,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学者。
杨令侠教授荣获加拿大“总督奖章”
10月底,加拿大总督戴维·约翰斯顿(David Johnston)在北京向南开大学教授杨令侠颁发了“加拿大总督奖章”,授予仪式由加拿大驻华使馆大使赵朴(Guy Saint-Jacques)主持。
赵朴宣读了颁奖词。其中提到,杨令侠在促进中国的加拿大研究、鼓励中国学生了解加拿大以及推动中加文化交流方面拥有卓越的成就。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杨教授致力于研究加拿大人文与历史,通过她的多部著作与大量文章,以及研究与授课,为加拿大与中国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合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鉴于杨令侠教授多年来在加拿大方向的教学与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以及作为现任中国加拿大研究会会长以来的出色表现,她获得此项荣誉,当之无愧。
在加拿大政治文化中,有总督在对外出访问期间,为访问国及地区杰出人物授予“总督奖章”的传统。据悉,杨令侠是迄今中国大陆高校人文学科中唯一一位加拿大“总督奖章”获得者。
南开大学在加拿大研究方面处于中国领先地位,并是中国第一个能够授予加拿大史学博士学位的高校。杨令侠教授长期潜心从事加拿大历史与文化、加拿大与美国关系的研究,在《历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多篇颇具影响的加拿大研究论文,出版数部关于加拿大研究的专著。她还是中国学术界第一位专门招收加拿大历史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为培养加拿大研究高级人才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自2012年起,杨令侠担任中国加拿大研究会会长。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六卷本)入选
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
近日,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入选名单公示,基地主任杨栋梁教授主编的6卷本丛书《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入选。《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是国内学界第一部以日本的中国观为视角,进行全方位深入研究的书籍。该丛书共6卷,近200万字,由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院院长杨栋梁教授主编,是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最终成果。该书总结了1840年以来日本对中国认识的阶段性特征和演变轨迹,把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总结为“从尊崇到质疑”、“从质疑到污蔑”、“从污蔑到无视”、“从无视到敌视”、“从敌视到正视”、“从正视到‘竞合’”等几个过程,在世界历史的宏观背景下,梳理了近代以来中日国力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中日关系的变化过程。《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的入选,展现了该套学术著作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
基地主任杨栋梁与韩琦、王萍教授参加第十届北京论坛
2013年11月1日至3日,基地主任杨栋梁教授、基地副主任韩琦教授、专职研究员王萍教授参加了第十届北京论坛,并在分论坛上做大会发言。 北京论坛是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大型国际性学术会议。北京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总主题,以北京雄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致力于推动全球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促进世界的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该论坛创办于2004年,每年举办一次,今年是第十届。
在第三分论坛上,杨栋梁教授以“合作还是对抗:中日关系的症结与出路”为题、韩琦教授以“智利现代化的经验及其意义”为题、王萍教授以“西半球国际关系的变化与中拉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为题分别做了大会发言,并与参会者就有关题目进行了讨论。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三名教授同时出席北京论坛这样大型的国际会议并作大会发言,这是第一次,也是基地国际问题研究实力的一次充分展现。
基地主任杨栋梁等四教授荣获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奖
近日,2012年度天津市第十三届社科优秀成果奖结果公布,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基地主任杨栋梁等四位教授的成果荣获奖项。其中基地主任杨栋梁教授的《日本现代化历程研究丛书》(10卷本)、基地兼职研究员、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吴志成教授的论文“欧盟超国家制度安排的政治合法性分析”荣获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基地兼职研究员哈全安教授的专著《中东史》荣获二等奖,专职研究员付成双教授的论文“现代环境主义视野下的生态的印第安人”荣获三等奖。
拉美热点问题论坛暨纪念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学术讨论会召开
11月25至26日,“拉美热点问题论坛”在南开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墨西哥研究中心和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学科联合主办,浙江外国语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所墨西哥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新华社以及南开大学等单位近3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的举行也是旨在通过学术讨论会的形式庆祝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年。研讨的问题主要涉及两大主题,其一是墨西哥培尼亚·涅托政府执政一周年成效及中墨关系发展新动向,其二是拉丁美洲农业和农村社会的变迁。
本次学术论坛不仅对于观察和认识目前墨西哥的政治态势和中墨关系的发展着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前瞻性,而且通过从农业与农村的视角对拉美社会的变迁进行的讨论,探讨了中国学者研究拉美农业与农村社会应该采取的框架、视角和方法,这将对中国的拉美史研究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通过本次学术论坛的圆满举办为中国拉美学界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也为今后展开学术讨论与合作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成果方案。
付成双、刘岳兵教授入选
“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基地付成双、刘岳兵教授入选首批“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11月25日致聘仪式在省身楼举行,40名海内外青年学者正式“加盟”南开。“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是南开大学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贯彻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而探索出的创新型人才选拔模式。未来将以高水平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培育为目标,拟用3-5年的时间,面向海内外公开遴选100名以上优秀青年拔尖人才,重点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形成各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的重要储备。
李凡教授著作入选《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百佳
12月25日,《中华读书报》在该报公布了由其组织专家、读者共同评选出来的2013年度百佳图书名单,本院李凡教授撰写的《战后东北亚主要国家间领土纠纷与国际关系研究》一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入选。
该书对东北亚国家间领土纠纷[包括韩日独岛(竹岛)纠纷、俄日北方四岛纠纷、以及日本与中国关于钓鱼岛的争端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李凡教授认为,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是形成战后与中国、俄国、韩国间领土争端的根本原因,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对日媾和条约”,是形成东北亚主要国家间领土纠纷的直接原因。如何看待历史问题,是解决领土纠纷问题的关键因素。
日本史学科中标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基地以宋志勇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新编日本史”研究团队在2013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招标中中标,这是继2006年杨栋梁教授获得获得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攻关课题立项之后获得的又一项国家重大课题,显示出日本史学科雄厚的研究实力。本课题将在广泛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扎实的基础研究,完成代表我国最新最高研究水平的日本史系列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