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3期 (总第54期)

发布者:丁见民发布时间:2020-10-08浏览次数:45

工 作 简 报

2017年第3期 (总第54期)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2017101

本期要目

  • 基地主任杨栋梁教授参加" 日本社会的转型与中日关系 " 学术研讨会

  •  “滇西抗战”学术交流会暨滇西抗战遗址遗迹考察

  • 宋志勇教授出席在奥地利举行的“欧洲与东亚的二战记忆”研讨会

  • 日本研究2017年度研究生赴日短期交流

  • 第七届中国拉美研究青年论坛暨“20世纪拉丁美洲革命与改革”研讨会召开

  • 基地主任杨栋梁教授等赴美学术研讨会

  • 牛津大学Mark Harrison教授做客南开史学系列讲座

  •  “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暨纪念历史学家杨生茂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

  • 南开大学历史学科召开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咨询座谈会

  • 基地重大课题《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转型研究》开题会举行




基地主任杨栋梁教授参加" 日本社会的转型与中日关系 " 学术研讨会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 45 周年及 " 七七 " 事变爆发 80 周年,深入研究日本社会转型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中国日本史学会与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于720 日在云南大学联合举办 " 日本社会的转型与中日关系 " 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和云南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15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中国日本史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应该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并做大会主旨报告《一战后日本国家 " 转向 " 的研究视角》。他论述了 " 何谓国家转向 "" 为何国家转向 "" 谁主国家转向 "" 何以国家转向 " 以及 " 转向后国家改造的实践 ",并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滇西抗战”学术交流会暨滇西抗战遗址遗迹考察

 2017年是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也是滇西抗战爆发75周年。为加强日本研究与滇西抗战研究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国日本史学会、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于721日至24日与云南保山学院合作举办“滇西抗战”学术交流会,并对腾冲、龙陵、德宏等地的滇西抗战遗址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

 721日,“滇西抗战”学术交流会在保山学院慧源楼视频会议室举行。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世界近代史研究中心部分教师,中国日本史学会、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北华大学、云南大学等专家学者参会。中国日本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认为,滇西抗战是我国十四年抗战中最早向日寇发起的战略反攻,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反法西斯战场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性战役之一,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他指出,滇西抗战研究必须深入发掘滇西民众在抗战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保山学院作为滇西的最高学府,有条件做出特有的贡献。随后的722日至23日,由中国日本史学会、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人员组成的调研组一行,参观了滇西抗战纪念馆(腾冲国殇墓园)和龙陵松山战场。724日,调研组沿着滇缅公路,来到德宏州寻访抗战遗址遗迹。

调研组通过会议交流、参观考察、听讲解、谈体会,经受了一场难忘的爱国主义教育洗礼,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史学工作者的使命光荣和责任重大。


宋志勇教授出席在奥地利举行的“欧洲与东亚的二战记忆”研讨会

 830-31日,由奥地利科学院、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东亚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欧洲与东亚的二战记忆”国际研讨会,在奥地利科学院一楼会议室举行,来自奥地利、德国、英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大陆的学者的25位学者出席会议并提交论文,基地专职研究员宋志勇教授应邀出席此次会议,并做了题为《战犯审判与战争记忆》的报告。

此次会议一大特点是,让欧洲的二战记忆与东亚的二战记忆进行对比,找出其共性及其差异性。奥地利科学院及维也纳大学东亚研究所的主持人魏格林教授,在开幕式的致辞中强调,欧洲的二战反思做得相对彻底,但实际上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并没有资格去为东亚的二战记忆与反思树立标杆。只有对欧洲与东亚的二战反思进行更为深入的反思,才能让人类从惨痛的战争创伤中体会到巨大的教训并努力避免人性恶的故态复萌。

在此次会议上,欧洲学者对于二战纳粹主义横行及战争创伤的反思较为深刻,对于二战后国家分裂及苏联大国沙文主义所造成的民族迁移和创伤反思尤其令人震动。中韩学者对于日本对于战争罪行不加以深入反思的行动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欧洲学者及中日韩学者,对于各自的二战史记忆的研究思路极有兴趣也深受启发。



日本研究2017年度研究生赴日短期交流

 96-20日,南开大学日本研究学科7名师生得到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资助,到日本短期研修交流。97日,研修团访问国际交流基金总部,坂本尚子女士、大内光汰先生等5位交流基金工作人员热切接待,双方还围绕此次研修相关问题以及该基金会对外学术研究援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日研研修团此次还访问了三所大学,东京大学、中央大学和国学院大学,参观了东京大学经济学部资料室、安田讲堂等、国学院大学图书馆和博物馆等,与中央大学李廷江教授就中日关系、日本社会发展现状、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日本专家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最后,本次研修团访问了日本银行、三井物产等机构和企业。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的友永隆浩(国际信息部部长)、黑永泰弘(亚洲室室长)、高桥海媛介绍了三井物产商社战略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和工作内容,重点说明三井物产商社近年来的经营状况与基本现状和未来趋势。在参观访问日本银行之际,张玉来副教授还与日本银行企业调查科长夏目晃裕先生就日本经济现状、日本银行货币宽松政策、未来退出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意见交换。研修团一行还到日本银行总部内参观,就其央行的三大功能进行了学习和理解。

 920日,研修团结束为期两周的考察学习交流,回到中国。研修团一行首先在自身对此次研修活动进行了梳理、总结和交流,根据相关日程与活动撰写了总结报告,并于1125日,在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全体师生会上进行了汇报。


第七届中国拉美研究青年论坛暨“20世纪拉丁美洲革命与改革”研讨会召开

 201798—10日,第七届中国拉美研究青年论坛暨“20世纪拉丁美洲革命与改革”研讨会在天津市南开大学召开。今年时值墨西哥《1917年宪法》颁布100周年,在中国与世界都处在社会大转型的背景之下,重新思考墨西哥革命爆发的原因,深入研究拉美历史上的革命与改革,从拉美历史中寻找经验与智慧,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次会议由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主办,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30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80余名学者,共同出席了本次会议。

 9日上午,研讨会举行开幕式。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王萍教授主持会议。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江沛、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理事长韩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随后,由5位专家为大会做主题报告。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王晓德介绍了他的治学经验,他强调了选题的重要性,并通过自己的研究经历和研究成果,举例说明了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好的选题。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拉美中心主任江时学分析了一带一路研究中的七个问题,为准确、深入的从事一带一路研究提供了思考与借鉴。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所长吴洪英从厦门峰会着眼,分析了金砖国家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北京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任董经胜契合大会主题,讲解了墨西哥革命史学思潮的流派演变。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夏立安分享了他对拉丁美洲内部殖民主义的几点看法,对自由与平等的矛盾做了分析。5位专家的发言,在与会青年学者中得到热烈反响与好评。

下午,与会代表分5组展开分论坛会议,会议讨论契合青年论坛主旨,以青年学者为参与主体,发言人囊括了从本科生、研究生到青年教师等各个层面,并由专家学者做点评指导。分论坛会议论题涉及拉美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社会、教育等多个领域,呈现出跨越学科多、涉及国别多、题目范围广的特点。会议讨论充分、热烈,开拓了与会代表的研究视野,实现了会议初衷。


基地主任杨栋梁教授等赴美学术研讨会

 2017915-17日,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举行“明治维新15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批判性探讨日本明治维新150年以来的影响。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基地专兼职研究员刘岳兵教授、莽景石教授、郑薇副教授一行应邀参加耶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办的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杨栋梁教授等与美国各大高校的日本史研究学者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并参观了美国常青藤联盟名校耶鲁大学,扩大了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的国际学术影响。


牛津大学Mark Harrison教授做客南开史学系列讲座

 2017915日,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维尔康医学史中心主任,维尔康伦理学与人类学中心主任马克·哈里森(Mark Harrison)教授做客南开大学,分别发表题为“疾病的漩涡:十九世纪的霍乱与全球一体化”和“航渡疾病:十九世纪的流行病、帝国主义和英国海军”的学术讲演。这也是南开伯苓班史学系列讲座的第四、第五讲。马克·哈里森教授主要从事疾病史、殖民医学史和军事医学史研究,是国际著名疾病医疗史、印度史和英国史学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余新忠教授和付成双教授分别主持了上下午的报告,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曲阜师范大学邹翔副教授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丁见民教授分别对上下午报告进行介绍和评论,历史学院讲座讲授艾拉瑞克和王薇讲师、历史学院伯苓班学院及其他本科生和研究生约50人参加了报告会。


 “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暨纪念历史学家杨生茂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

杨生茂先生是中国世界史及美国史研究和教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为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恰逢杨生茂先生诞辰百年,值此契机,923—24日,“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暨纪念历史学家杨生茂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与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联合主办,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与天津《历史教学》社协办。来自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社科院、东北师范大学与南开大学等5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50余名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此次会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杨生茂教授百年诞辰纪念会。中国驻保加利亚、白俄罗斯前大使于振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安年、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白建才、《历史教学》主编杨莲霞、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王心扬、美国达维律师事务所任琬洁、南开大学教授王敦书、南炳文、米庆余作为代表发言,表达了与杨生茂先生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先生的怀念之情。杨生茂先生之女、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杨令侠向关心支持其父事业的朋友表示感谢。她说:“首先要感谢家父杨生茂先生生前认识的所有同仁,是你们给了他学术的灵感和生命的动力;还要感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和天津《历史教学》社联合举办这次会议,同时还要感谢那些没有到会的先生,比如张友伦先生、陆镜生先生等。”大会还进行了首届“杨生茂美国史最佳青年论著奖”颁奖典礼、《中国世界史学界的拓荒者——杨生茂先生半年诞辰纪念文集》与《美国历史的深与广:纪念历史学家杨生茂百年诞辰论文集》首发仪式。第二部分为学术研讨。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梁茂信、香港大学教授徐国琦、上海大学教授张勇安与南开大学教授付成双分别就美国革命时期的政治制度、中美关系的新视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以及北美种族通婚问题做主题演讲。在分组讨论中,参会学者围绕美国政治、经济、对外关系与社会运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此次会议上,与会者对杨生茂先生的道德文章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学术会议讨论充分而热烈。在闭幕式上,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对此次会议予以高度评价,鼓励与会青年学者以杨生茂先生为楷模,学习他的治学精神与为人风范。


南开大学历史学科召开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咨询座谈会

 2017922日星期五晚,“南开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咨询座谈会”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召开。世界史学科部分教师与师生,以及来自社科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月刊》、《史学集刊》、《历史教学》、《安徽史学》杂志社等各个单位的学者,大家集聚一堂,就南开历史学院建设一流世界史学科问题,依次发表个人的见解与希冀。

会上,复旦大学李剑鸣教授认为,本次南开世界史学科成为一流学科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南开大学在美国史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院可以此为契机反思未来的发展路径。他期待南开历史的发展在未来会更好。华东师大戴超武教授指出,南开世界史学科成为一流学科实属实至名归,这次评估为学科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同时,他也提出了重视人才培养的建议。华东师大沐涛教授首先祝贺南开世界史学科被评为“双一流”学科,同时他也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的学科建设情况。四川大学原祖杰教授提出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应该打牢根基,做出自己的特色,也提到目前他对世界史研究中的社会转型问题的关注。河南大学周祥森教授称赞南开历史学院为历史学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他希望未来的南开世界史研究可以拓展、创新领域,做出有特色、有品牌的研究。此外他建议,学院可以通过举办高端学术论坛为历史学发展创造平台。首都师大梁占军教授介绍了首都师大世界史学科建设的经验,他提到世界史学科发展的国际标准问题。他认为,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并希望有机会可以与南开历史学院多交流互动。社科院徐再荣教授从世界一流学科的概念、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世界史学科队伍的扩展这几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史学集刊》杂志社宋鸥研究员希望南开世界史学科可以保持优势,继而在优势的基础上有所扩展。《历史研究》杂志社焦兵老师认为,目前冷战史是比较突出的与国际接轨的研究。此外,他认为史学研究应注重基础性、理论研究、重大议题的研究、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研究。《历史教学》杂志社杨莲霞老师、《安徽史学》杂志社汪谦干老师都表达了对南开世界史学科被评为“双一流”学科的祝贺。东北师大梁茂信教授谈到了自己于南开历史学院的情感,同时也介绍了东北师大世界史学科建设、发展的特色与经验。

最后,江沛院长总结了与会学者的建议,他认为此次南开世界史被评为“双一流”学科对于学院发展而言是一个契机,学院今后的工作要努力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同时以现代化研究为主干打通世界史学科的研究领域。此外,学院会注重人才引进工作,最终促进南开世界史专业向国际一流学科发展迈进。


基地重大课题《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转型研究》开题会举行

 2017924日晚,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课题《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转型研究》开题会在南开大学新校区历史学院127举行。开题会由基地副主任韩琦教授主持,参加开题会的评议组专家有王玮教授、李剑鸣教授、王晓德教授、原祖杰教授、王立新教授、梁茂信教授、徐再荣研究员、赵学功教授;课题组成员有付成双教授、丁见民教授和梁红光副教授。

会议首先由课题组成员先介绍课题的相关情况。付成双教授作为课题总负责人分别从整体上介绍了课题的缘起、学术价值以及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参考与借鉴意义。付成双教授认为,当前对社会发展的研究主要是使用现代化理论,但是现代化理论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因此选择“社会转型”这样一个框架更加具有概括性,有助于容纳一些之前被忽视的领域和题目,因此选题具有明确的革新意识。他介绍了课题组成员的情况、四个子课题的设想、内容以及预期的成果与创新。

之后课题组成员丁见民教授和梁红光副教授分别介绍了自己负责的课题情况。丁见民教授的预想是从现代与社会转型的角度研究美国早期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与转型问题,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新的研究课题。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在思考中的困惑,比如从无到有是否可以称之为转型。梁红光教授介绍了自己目前为该课题收集的资料情况以及现有的想法,提出试图通过对美国早期具体州的考察来分析美国联邦制的演变以及演变的复杂性和变动性。

课题组成员汇报结束之后,评议组各位专家在肯定了该课题选题的意义与重要性之后也提出了诚恳的批评和建议。王晓德教授、李剑鸣教授和王立新教授都提及对“社会转型”的界定问题,社会如何界定,转型又如何界定,社会转型还是社会变迁?二者在社会史研究中都有其系统的特殊意义。因此,上述专家建议课题组在研究中重视理论方面的界定与运用,加强四个子课题之间的逻辑联系和论证。另一个评议组专家提及比较多的问题是研究的时间段问题。几位专家根据子课题的内容建议把时间段限定在美国早期,以使得课题更加严密。原祖杰教授建议将美国早期的社会转型与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的转型联系在一起,从社会管理、组织方式等转变的角度进行分析,找到一个内核。王玮教授对子课题的题目提出了更加具体和细致的建议。他提醒课题组注意,在强调美国社会随着历史进行在转型同时,不能忽视美国社会发展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平衡,包括传统与现代的平衡,因此建议课题组要注重转型与平衡之间的关系。徐再荣研究员提出,第四卷根据题目“从经济现代化到资源保护:美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研究”重点应该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但是内容中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运动的部分比重过大,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原因和表现是多重的,而资源保护只是其中一部分。针对各位评议组专家友好的批评与建议,三维课题组成员也做出了一些回应,与会人员就如何将课题写出新意和做的有学术价值进行了坦诚的交流和对话。

 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进行科研体制改革,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每个基地设立4-5个重大课题,瞄准国家建设重大需求、科学研究前沿问题进行联合攻关。付成双教授主持的《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转型研究》就是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2016年度基地重大课题。此次开题会为此后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和行之有效的建议,推动该课题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