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4期 (总第55期)

发布者:丁见民发布时间:2020-10-08浏览次数:10

工 作 简 报

2017年第4期 (总第55期)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201811

本期要目

  • 第二届东亚日本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举行

  • 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教授做客南开大学

  • 日本学者小松和彦做客南开日本研究讲座

  • 索尼中国总代表来访并作演讲

  • 中国人民大学唐纳德·沃斯特教授莅临南开大学讲学

  • 丁见民教授应邀参加教育部社科委历史学部会议

  • 专家学者南开研讨世界史一流学科建设

  • 中国拉美史研究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 暨“拉美史教学和研究”研讨会顺利召开

  • 第十二届日本研究学术节举办

  • 基地主任杨栋梁教授带队赴日进行明治维新学术考察

  • 日研学生与日本首都大学东京开展学生交流

  • 基地主任杨栋梁教授做客山东师范大学




第二届东亚日本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举行

 2017102729日,第二届东亚日本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东亚日本研究者协议会与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共同举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协办。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欧美国家的近300名日本研究学者聚集一堂,围绕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领域展开广泛深入的研讨。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孙歌研究员为大会做了“竹内好亚洲观及其相关课题”主题报告,她通过对知识界关于亚洲历史记忆的相关阐释和分析,引出了深入思考东亚视角的系列相关课题。来自日本的著名作家浅田次郎为此次学术会议作了“近代中国与日本”特别演讲,他通过其亲身经历及其笔下的文学作品,展现了其对中国及中国思想文化认识以及对中日关系的相关思考。

本次会议共设立46个分科会,覆盖领域之广、会议规模之大,为我国日本研究界空前之举。不仅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历史、思想、文化等多个学科,还专门就战争记忆、历史认识、东亚政治局势与走向、产业分工、日本汉学、性别问题、环境发展等具体课题进行深入探讨,来自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韩国首尔大学、高丽大学,中国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台湾大学等高校的270多名学者做了专题报告,与会学者围绕这些报告及相关课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此次会议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相关前沿课题的新考察、新分析和新思考,还为东亚各国学者、特别是年轻学者之间的深入交流搭建起广阔顺畅的平台。会议得到与会学者的高度评价,取得圆满成功。



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教授做客南开大学

 1029日,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的David Walker教授和Lisa Brady教授分别举行学术讲座,基地专职研究员付成双教授主持此次讲座,基地四十余名师生参加此次活动。Walker教授以《20世纪80年代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美国与伊拉克的外交关系》为题,以两伊战争中美国特使拉姆斯菲尔德与萨达姆·侯赛因的会见为切入点,将上世纪80年代逐渐解冻的美伊关系分为四个阶段。通过对里根总统任内一系列解密文件的考察,得出美国政府从未提供,或者允许私人企业向伊拉克方面供给任何形式的化学武器的结论。在此之前的相关问题研究,大多仅涉及当事人回忆录、媒体报道等单方资料,其真实性与可信度有待商榷。Walker教授通过使用新颖的材料,驳斥了长久以来的美国在两伊战争中向伊拉克方面提供化学武器支持之谣言。

美国环境史专家Brady教授从环境史学科自上世纪70年代的发端,到各高校相关课程和专业的设立,以及一批优秀的学者著作出现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了美国环境史研究的发展脉络。Brady教授指出,当前的环境史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空间及动物研究、海洋与水资源、能源问题等方面,并仍有一大批未涉足的领域供大家深入研究;她还强调,从事环境史不应只关注该学科本身,更应运用宗教、哲学、自然等跨学科方法进行全面考察,为同学们从事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出席讲座的南开师生与两位学者就生态帝国主义的理解、生态史研究的转向、美国在两伊战争中政策制定的决定因素等问题与两位教授进行交流。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讲座为大家搭建了与国外学者交流的平台,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也为大家的学习和研究拓宽了视野和思路。


日本学者小松和彦做客南开日本研究讲座

 20171029日,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长、日本著名文化人类学者、民俗学家小松和彦先生做客南开大学,并做了题为《探寻“风神·雷神像的起源—丝绸之路与日本的妖怪文化”》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基地专职研究员、日本研究院院长刘岳兵教授主持。

讲座中,小松先生向大家展示了他近期的研究成果,即以“风神·雷神像”的源流探索为契机,对日本的妖鬼文化与亚洲大陆各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他首先介绍了日本的鬼的形象的演化和固定,之后以风神·雷神的形象为切入点,将之与中国丝绸之路沿线的石窟壁画中的类似形象进行了比对,指出其形象有着一脉相承之处,又将视野拓展到中亚,指出了这些妖鬼形象与土耳其古绘卷中的魔物形象有着相似之处,而这些相似的特征或许能够反映形象起源地的文化特质,并提出了,以妖怪为线索,将亚洲的文化串联起来综合研究的宏大愿望。 演讲结束后,小松先生与在场的同学也展开了热烈深入的交流,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最后,小松先生阐述了妖怪研究的意义,并期待这项研究在日中文化交流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索尼中国总代表来访并作演讲

 2017111日,索尼集团中国总代表根本章二访问南开大学,并做题为《索尼经营模式转型与全球战略》的演讲,基地专职研究员、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宋志勇教授主持会议,南开大学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

根本先生在演讲中就索尼集团经营现状、全球产业结构变化、中日经济关系、索尼如何应对新形势实施企业创新、索尼文化的中青年创新与领导力进行了深入阐述。他以本人亲身经历归纳和梳理了索尼集团的创新成长之路,重点突出了索尼如何应对时代变化以及确立人才战略等。他还指出,全球化成为推动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的主动力,全球经济仍呈整体增长之势,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增速显著并具有活力;与此同时,技术创新也在加速,新技术从产生到应用的时间不断缩短,由此,不仅加快了社会与行业进步,同时也导致一些业务或行业的消亡,如何处理二者关系成为企业发展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他还重点阐释了索尼集团“分享和关怀”的企业文化,突出强调了年轻人创意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介绍了索尼创新基金和种子计划,并表示索尼中国的基本宗旨是“植根中国,长远发展”,它期待与更多中国优秀企业合作,特别支持年轻人创业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唐纳德·沃斯特教授莅临南开大学讲学

 112日下午,“环境史学漫谈”学术沙龙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举行。环境史创始人与权威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先生受邀作为主讲,为基地师生作演讲。

唐纳德·沃斯特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从事环境史研究的缘由。他指出自己在农村长大,大自然有天然亲近感;以往历史研究不够重视生态环境的因素——而这在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他不惧师友的顾虑,毅然走上了一条艰辛的道路,成为新史学领域的拓荒者和领路人。他还鼓励年轻学者一定要跟随自己的兴趣去从事学术研究。

沃斯特认真、详细地回答了师生们的提问。对于医疗史领域的文化转向比环境史要明显的疑问,他指出这种转向很大程度上是问题本身与研究者的兴趣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无好坏之别,环境史研究也有文化倾向,只是相较于医疗史不太明显。沃斯特教授还就环境史学的研究方法、古代史领域环境史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未来环境史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互动,沃斯特先生幽默、风趣的言谈,赢得了阵阵掌声。


丁见民教授应邀参加教育部社科委历史学部会议

2017114—5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学部2017年度工作会议暨中国历史上的民族问题研讨会”在昆明召开。本次会议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学部、云南大学主办、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承办。在教育部社科委历史学学部召集人、北京师范大学瞿林东教授主持下,与会学者就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及中国历史上的民族问题进行了集体研讨,葛剑雄教授、桑兵教授、王文光教授分别谈了各自的看法。在两天的会议中,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历史上的民族问题、中外历史与民族问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在分组研讨阶段,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丁见民教授参加由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主持的“外国历史上的民族问题”的研讨,并做了题为《美国印第安人政策的历史遗产》的学术发言。美国印第安人政策长期以来在自治与同化之间不断摇摆,每一种政策出台时总会遭到印第安人群体的强烈反对,美国印第安人政策似乎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悖论呢?我认为,这种悖论出现的根源恰恰就在美国印第安人政策自身,这种长期摇摆的印第安人政策对印第安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既造就了一大批接受白人价值观念,按照白人生活方式生活的被同化印第安人,又强化或者巩固了很多印第安人原本就拥有的群体身份认同。被同化印第安人也是印第安人,他们反对沿袭土著群体传统的生活方式,希望走出保留地;传统印第安人或者希望维护土著传统的印第安人,则力图维护土著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甚至提出了更为激进的部落主权理论。不过,无论是被同化印第安人还是传统印第安人,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始具有泛印第安人意识,希望在美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体制内维护印第安人应有的权益,反对主流社会的不平等、不公平待遇。这样,美国长期的印第安人政策导致美国印第安人群体之间复杂的分化和组合,日益利益集团化。无论哪种印第安人政策出台,都会遭到不同土著群体的支持和反对。除此之外,丁见民教授还与其他与会学者一道讨论和交流其他学术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专家学者南开研讨世界史一流学科建设

 1126-27日,世界史一流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共聚南开,研讨交流。

研讨会上,我校教授杨栋梁、宋志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小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袁东振,南京大学教授沈汉,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恒,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邢来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梁占军先后作题为“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的基地建设成就与未来规划”“日本研究中心的基地建设现状与前景”“中国古典学风华正茂”“中国拉美研究学科现状与未来趋势”“新时期世界史的理论和学术反思没有完成——建设世界史一流学科的一个问题”“当代西方史学前沿与我国世界史学科建设”“战后联邦德国地区史研究的复兴”“一流学科建设与世界现代史研究的新趋势”的学术报告。

研讨会还设置了“拉美研究与学科建设”“希腊研究与古典文明”“美国研究与学科建设”“一流学科建设与世界史研究”四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世界史一流学科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国别研究基地建设的成就与问题”“美国、拉美、希腊及古典文明历史研讨”等主题进行交流。

中国拉美史研究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 暨“拉美史教学和研究”研讨会顺利召开

 20171125日,中国拉美史研究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美史教学和研究”研讨会在天津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主办,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拉美史学科承办。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河北大学、上海大学、南开大学等3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余名学者,共同出席本次会议。大会主要完成了两项任务,一是通过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拉美史研究会的理事会和理事会领导班子,二是进行以“拉美史教学和研究”为主题的学术研讨。

在换届选举环节,会员代表大会通过投票选举的方式,选举产生了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以及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其中我院韩琦教授当选为理事长,王萍教授当选为副理事长,董国辉教授当选副理事长兼任秘书长。

随后,北京大学林被甸教授、上海大学郭长刚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王晓德教授、人民日报社国际部吴志华研究员分别做了题为“罗荣渠先生的治学之路”、“上海大学拉美史学科的建设”、“研究生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浅析委内瑞拉‘民主橱窗’的现实意义”的大会报告。在大会主题发言单元,河北大学张家唐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孙若彦教授、江汉大学程洪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李巨轸副教授、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刘维广研究员分别向参会代表介绍了自己在拉美史教学与研究中的体会与感悟。其他学者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了自由讨论环节。通过总结自己的教学和研究经验,各位发言人同与会者分享了他们的一些新视角和新方法。

这次会议对拉美史研究会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并必将会推动拉美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精彩报告让与会者对拉美史研究需要的创新精神和现实关怀、研究生导师在拉美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拉美史学科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及拉美史研究的重要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第十二届日本研究学术节举办

 1125日,第十二届日本研究学术节举办。为活跃学术氛围、加强师生间的学术交流,自2006年起每年举办学术节已成为日本研究学科的传统。本届学术节由日本研究学科的教师、在读硕博士研究生以及毕业生共同参加。

教师专场分为两场,由赵德宇教授和莽景石教授主持评议,三位汇报老师分别从政治、历史和经济三方面发表报告。乔林生副教授从日本的政治体制尤其是世袭政治的角度,分析了日本缘何由兴至衰,探索日本“衰退”之谜;臧佩红副教授以国定修身教科书为例,从个人、他人、国家和自然·世界意识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近代日本人的意识结构,并从“光”与 “影”两个角度进行了客观评价;郑蔚副教授围绕日本农业供给侧改革,以两次“农基法”为主线,从要素分析的视角考察日本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经验,并提出中国农业发展的“泛区域农业发展”理念。下午的学生专场分为两场,由刘轩副教授和乔林生副教授主持,十位研究生分别发言,并由老师逐一点评。

此外,刘岳兵教授图文并茂地汇报了访美的准备、期间的活动以及回国后的“成果”巩固,特别就如何建成“世界一流”问题,提出“夯实基础、发挥优势、加强交流、开拓视野”的努力方向,呼吁青年学者及学生在今后的日本研究中树立更高远的国际视野。


基地主任杨栋梁教授带队赴日进行明治维新学术考察

 20171127-125日,日本研究学科明治维新学术考察团以基地主任杨栋梁教授为团长,成员包括李卓教授、赵德宇教授、刘轩副教授和王玉玲老师,赴日本山梨、东京、水户、长崎、冲绳进行了为期9天的学术调研,实地走访了当年明治维新运动相关地区和古迹,现场体验了日本近代转型的历史轨迹和时代记忆。

 1127日晨7点,考察团自天津出发,日本山梨学院大学为考察团举行欢迎会,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原百年教授、国际交流中心科长细萱和宽、熊达云教授一起参加。28日,在熊达云老师的陪同下,考察团访问了山梨学院大学,并参观了国际文理学院、国际交流中心、留学生会馆。29日,考察团一行来到茨城县水户市,参观了水户东照宫、弘道馆、水户城遗址。各位老师边考察,边交流,畅谈了水户家的历史,水户家与幕府的关系,水户藩在明治维新中的作用等问题。在水户偕乐园,考察团造访了《大日本史》完成地、好文亭、藤田东湖神社、烈公义公博物馆,观摩了水户藩用于攘夷的40寸大炮。通过考察,对水户藩在幕末日本近代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121日,考察团抵达长崎。在出岛的荷兰商馆遗址、出岛博物馆,考察团成员细致观摩了出岛保存的各种文物。在长崎历史文化博物馆,通过大量馆藏文物、历史画面及现场表演,生动再现了长崎奉行所管理日本对外贸易的具体情况。结合德川时期日本实行的锁国政策,凸显了长崎在日本近代史特别是明治维新史研究中的重要位置。此外,我们还参观了长崎和平公园和原子弹投放地,详细了解了美军对长崎投放原子弹的过程和巨大破坏作用,充分感受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世界和平的重要价值。

 123日,考察团一行5人抵达冲绳。在与名樱大学客座教授我部正男教授交流中,杨栋梁教授介绍了日本研究院近二十年来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规划,我部正男教授祝贺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获得国家重点资助,他建议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加强中日关系特别是关于冲绳历史问题研究,倡议南开大学建立冲绳历史资料中心,并计划将自己收集的全部资料捐献给该中心。双方还初步研究了冲绳历史资料中心的建设规划,并约定明年全面推进建设工作。在冲绳期间,考察团还观摩了普天间机场美军飞机起降情况和冲绳国际机场日本自卫队飞机训练情况,切实感受了冲绳人们对美军基地的愤恨根源和现实无奈。5日下午,考察团一行5人圆满完成考察任务,乘飞机顺利抵津。

日研学生与日本首都大学东京开展学生交流

应日本首都大学东京和陈肇斌教授之邀,日研访日交流团一行六人在基地专职研究员宋志勇教授的带领下,于2017127日至10日赴日进行访问交流。

 8日,访日团与首都大学东京法学系政治学专业的同学进行学术交流。同学们围绕“思考近代日本征兵制:战争与和平、国家与个人”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曹亚坤同学作了《十五年战争时期学生的兵役特权》的报告,张用清同学就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日本征兵制度的影响、贾思京同学就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从军僧”、汤璇同学就日本政府恶用征兵制度、周南西同学就二战后期中国知识青年参军活动做了发言。首都大学东京的同学则就近代日本征兵制以及与地域社会的关系等介绍研究成果。两校同学围绕主题和发言展开热烈讨论,都很有收获。9日,交流团还与首都大学东京的同学一起到国立公文图书馆和东京大学进行学术考察。

通过交流活动,我们两校的同学加深相互了解和友谊,交流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访日团在紧张的交流活动之余,还体验了东京的风土人情。


基地主任杨栋梁教授做客山东师范大学

 1221日,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应邀做客山东师范大学的社科大讲坛,向200余名师生做了题为《近代以来日本的文明观变迁》精彩学术报告。

杨栋梁教授首先就何为“观”、何为“文明观”以及“自我认识”和“自他认识”等一系列相关概念进行了极富启迪意义的精准阐释,在此基础上就近代以降日本文明观的三次“转换”环环相扣、条理清晰、引人入胜地进行了系统梳理。包括:(一)近代前夜:传统文明观的“动摇”,主要阐述了在260多年的日本江户时代(日本“近世”),日本的传统文明观是如何在“西学(兰学)东渐”的冲击下发生动摇的 ;(二)第一次转换——“脱亚入欧”,主要揭示了日本文明观如何在“西力东渐”的冲击下实现“脱亚入欧”第一次转换的 ;(三)第二次转换——“脱欧归日”,主要阐明了日本文明观如何在日俄战争后随着自我膨胀实现“脱欧归日”第二次转换的;(四)第三次转换——“脱日入美”,主要阐述了日本文明观如何在战败的冲击下实现“脱日入美”第三次转换的。(五)敏锐地就近代以来日本三次文明观变迁的经验教训和启示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深刻分析。在提问环节,同学们与杨会长互动活跃。杨教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的本场精彩讲座,让广大师生近距离领略了名家风采、共享了一场学术盛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