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4期 (总第59期)

发布者:丁见民发布时间:2020-10-08浏览次数:135

工 作 简 报

2018年第4期 (总第59期)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20181231

本期要目

  • 王晓德教授做客南开大学史学名人讲座

  • 潘光哲研究员应邀来本院座谈交流

  •  “一战后日本的转向与战略误判”学术研讨会举行

  • 世界史高端论坛召开

  •  “美国外交传统与中美关系的走向”学术研讨会召开

  • 杨栋梁教授参加纪念《世界历史》创刊四十周年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召开

  •  “全球史视野下的‘一带一路’与拉丁美洲”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 索尼中国总代表做客南开日本研究讲座


王晓德教授做客南开大学史学名人讲座

 20181019日,应基地拉丁美洲研究学科和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基地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邀请,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中国拉丁美洲学会会长王晓德作了题为“关于加强拉美史研究的几点思考”的讲座。讲座由基地专职研究员、拉美研究中心主任董国辉教授主持,基地副主任韩琦教授及相关专业学生50余人参加此次讲座。

在讲座中,王晓德教授回顾了自身研究拉美史和美国史的经历,并向同学们分享了历史研究的治学经验,提出了关于加强拉美史研究的六点思考。

一是“如何选择一个能够在学术界产生影响的课题来做”。针对这一问题,王晓德教授提出了三大原则,即做别人未做过的题目,做别人不想做的题目和做别人做不了的题目。同时,在选题过程中,也要更加重视新资料的运用与新框架的构建。

二是“如何利用新的档案资料让国内拉美研究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王晓德教授表示,当前的研究更应该着眼于对原始资料的运用,在此基础之上,再思考如何寻找突破口。王教授强调,历史研究忌讳时间跨度过长。若涉及时间较长,不仅在总体上难以把握,受篇幅所限,难以展开论述,而且文章也会留下诸多漏洞。王教授还认为,好的文章需要不断修改,力争语言简洁有力、避免错误。

三是“如何在选定研究课题之后寻找新的突破点”。就这一问题,王晓德教授谈及自身经验,认为疏理历史史实有助于掌握历史发展线索,了解重点和发现突破点,在这一过程中,还有助于自己的思考。

四是“如何利用语言的优势来进行拉美史的研究”。王晓德教授强调语言是扩大研究视野的基本需要,并结合自身对于雷纳尔法文书籍的钻研,劝勉青年学者在掌握英语以外,还应当学好西班牙语和法语,为更好地进行拉美研究服务。

五是“如何练就能够文采飞扬的论著”。针对这一思考点,王晓德教授提出了两点方法:一方面,应当进行大量阅读、多思考、勤练笔,训练自身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世界史学者还应当学习中国史,以扎实的根基、发散的思维与宏观的视野来帮助其研究。

六是“研究中要有前期成果问世”。

讲座结束后,董国辉教授总结了讲座内容并鼓励大家积极提问,同学们纷纷向王晓德教授提问请教。王教授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做了回答,并劝诫青年史学者要注重求真、求实、肯下功夫,还要有“冷板凳精神”。

   

潘光哲研究员应邀来本院座谈交流

 20181019日下午,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光哲先生应邀到南开大学举行座谈,并就“近代中日媒体互动的历史反思”这一主题与基地师生进行了交流。基地专职研究员、日本研究院院长刘岳兵教授主持座谈,相关专业师生及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刘雨珍教授、孙雪梅副教授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

潘光哲研究员在座谈中以《时务报》、《申报》、《湘报》、《东方杂志》、《新青年》等报刊杂志为例,介绍了近代中国报纸与日本的关系,认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从日本译介了大量思想、政治性文章,其中如唐才常、汪康年、梁启超、李大钊等在中国近代媒介舞台上的活动均有日本的因素在起作用。该主题以报纸杂志为研究对象,将视野扩大到近代东亚思想文化错综、连动的关系性上,通过对比参照中日文历史资料,深入挖掘了近代东亚文化的相互影响与交流的问题。

座谈会上,基地师生就相关问题与潘光哲研究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为双方将来进一步的交流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战后日本的转向与战略误判”学术研讨会举行

 20181019-21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举办“一战后日本的转向与战略误判研究”学术研讨会。2017年,以杨栋梁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课题组开始承担教育部基地“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一战后日本的转向与战略误判研究”工作,计划利用五年的时间联合攻关,实现相关研究课题的重大突破。为此,课题组邀请来自国内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37名世界史专家学者齐聚南开大学,围绕“一战后日本的国家转向”等相关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介绍教育部基地重大课题“一战后日本的‘转向’与战略误判研究”的课题设计与进展情况,全面阐述一战后日本国家“转向”的内涵、性质、标准以及为何转向、谁主转向等重大历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武寅教授、中国社科院汤重南教授,北京大学宋成有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东育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周颂伦教授、天津师范大学侯建新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王晓德教授,天津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健教授等国内世界史一流专家应邀参加会议,并就课题开展等相关问题进行咨询和评论。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深入研究“一战后日本的国家转向”问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在东亚近代历史上,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功实现第一次社会转型,一跃成为东方世界唯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跻身于帝国主义列强行列的日本,由于过度盲目自大,结果发生了违背时代发展潮流的“转向”,全面走向法西斯。一战后日本的“转向”不仅给亚洲和世界人民带来残酷战争和深重灾难,也摧毁了日本明治以来的近代化成果,并最终导致日本帝国的灭亡。


世界史高端论坛召开

 1021日,南开大学世界史高端论坛于日本研究院四楼报告厅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武寅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院长侯建新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东育教授四位世界史学科的专家应邀参加此次论坛。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赵学功教授与韩琦教授分别主持此次论坛,南开世界史学科师生积极参加此次论坛。

在论坛开始前,基地主任杨栋梁教授就举办世界史高端论坛的目的做了简要说明,并对即将发表演讲的四位重量级的专家学者莅临南开表示欢迎和感谢。

论坛前半场由武寅研究员和侯建新教授做学术报告。武寅研究员对当前世界史学科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强调世界史的特点为基础研究,然后对目前世界史研究的质量表示担忧,世界史研究进程已经进入“爬坡过坎”的时期,号召各位学者专家不要松懈、不能好高骛远、好大喜功,继续加强对世界史学科的研究。武寅研究员还指出,当前是人才的竞争,优秀人才短缺已经是世界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号召学界将目光集中于人才培养上,致力于为世界史学科不断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希望将来学术界都可以为世界史学科的进步献出自己的努力。侯建新教授的演讲则围绕英国16世纪的圈地运动的规模和影响,探讨“谁在圈地”、“凭什么圈地”、“为了什么圈地”这三个问题,层次清晰、条理清楚。侯教授对圈地运动的主要群体的思考以及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等的发言引人深思,与在场师生进行深入交流,加深南开师生对圈地运动的了解。

在论坛下半场,韩东育教授就“历史以来的中朝关系研究”为题与各位师生进行交流,韩教授首先就朝鲜半岛的历史格局进程进行梳理,然后对半岛分立的历史原因进行总结,并指出日本在中朝关系中的作用。韩教授从古代中朝关系开讲,立足于东亚三国的关系。他认为,从近代到现代半岛局势的紧张,我们的视野不应局限于朝鲜南北统一问题,应放眼全球,立足于“中美”、“日美”、“美朝”关系,学术界应尽早对半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王晓德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启蒙运动时期欧洲对美洲‘他者’形象的构建”,研究内容主要是“全民否定美洲”与“追求自然的自由主义”两种思想的碰撞。王教授还对欧洲学者研究美洲的成果进行了介绍,希望国内的年轻学者可以开阔眼界,努力研究。
  
四位教授发言结束后和在场师生进行热烈的讨论,进行深入交流,与会的老师和同学们均感到受益良多。


  “美国外交传统与中美关系的走向”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8113-4日,“美国外交传统与中美关系的走向”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顺利举行。此次会议由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基地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办,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协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央党校、南开大学、日本国立大阪教育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等四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近七十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此次研讨会。

  113日上午,学术研讨会在日本研究院四楼报告厅拉开帷幕,开幕式由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学功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江沛教授致开幕词,他认为,研究美国历史文化和中美关系对理解评估当今中国的外交战略和中美外交关系走向具有重要作用,美国外交是南开美国史的重点发展方向,并真诚希望与会学者继续帮助支持南开美国史的学科建设。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介绍了世界近现代研究中心的现状,表示非常荣幸能邀请到各位专家学者,祝愿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滕建群研究员指出,当今国际形势发生巨变,大国战略竞争时代已经到来,研究美国外交传统与中美关系现状对应对美国目前急功近利的变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后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丁见民教授回顾了南开美国史的发展历程,期望将美国研究中心建设成跨学科的研究机构,感谢学院领导的关心支持,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

开幕式结束后,滕建群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王立新教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韩召颖教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安佰生研究员先后做主题报告。滕建群结合其访问朝鲜的亲身经历,以“特朗普政府对朝政策选择及走势”为题,回顾分析特朗普对朝政策的演变脉络,认为美国对朝政策不可能发生根本性调整,维系现有的稳定局势是有关方努力的重点。王立新以“自由国际主义的挫败与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为题,剖析自由国际主义挫败的表现及原因,指出自由国际主义挫败在外交领域的直接后果就是特朗普上台后彻底抛弃自由国际主义,实施“有原则的现实主义”政策。韩召颖以“冷战后美国大战略的考察”为题,从横向和纵向考察冷战后美国历任总统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具体分析冷战后美国大战略的演变特征和原因。安佰生结合自身工作的经验体会,以“二战以来美国外贸政策演变轨迹”为题,梳理分析二战后美国主导的经贸体系四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强调知识产权、网络安全和技术标准的重要性。

  113号下午至4号上午,与会专家学者分成八个小组,采用专家点评与参会代表问答的互动模式,围绕“美国与亚太区域关系”、“中美经济贸易关系”、“美国外交与战略”、“中美关系与国际秩序”、“特朗普与美国外交”、“核武器与战略安全”、“美国特朗普印太战略”、“性别、文化、族裔与美国政治”等主题进行分组讨论。王立新、韩召颖、魏红霞、寿慧生、陈奕平、林晓光、张扬、宋晓芹等专家在论文选题、文章结构思路、理论结合与史料分析等方面为与会代表提供诸多建议与指导,与会代表之间的互动问答也将研究推向深入,会场讨论十分热烈,学术氛围浓厚,前来旁听的南开学子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一大特色是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们齐聚南开,同组交流互动。国际关系方向的研究者与美国史方向的研究者进行了大视野、跨学科的沟通探讨,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能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美国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今现实问题。此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不仅对今后南开美国史的学科发展具有积极的建设性作用,而且为中国学界的美国外交史与中美关系研究合作搭建了跨学科的互动交流平台。


杨栋梁教授参加纪念《世界历史》创刊四十周年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召开


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世界历史》杂志创刊四十周年之际,为系统总结和回顾我国世界史研究40年来的成绩和经验,谋划并展望新时代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发展,20181116日至19日,由《世界历史》编辑部和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联合举办的“纪念《世界历史》创刊四十周年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来自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的70余位世界史学科带头人、学科评议组专家及知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1117日上午,会议开幕式正式举行。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饶望京主持。福建师范大学校长王长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武寅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所长汪朝光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期刊处刘普处长、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主持工作院长叶青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致辞。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参加此次学术会议,并做题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日本史研究》。杨栋梁教授就四十年来中国日本史研究所取得了主要成果,面临的众多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


 “全球史视野下的‘一带一路’与拉丁美洲”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81117日,由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基地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以及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主办的“全球史视野下的‘一带一路’与拉丁美洲”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湖北大学、青岛大学、江汉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社、网易历史频道等1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媒体的40多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出席会议。

研讨会主要分为主题报告会和专题讨论会两大环节。主题报告会由董国辉教授主持,五位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中拉合作交往等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拉美所徐世澄研究员讲述了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倡议向拉丁美洲延伸和扩展的历程,分析了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对中拉关系的推动;汉江大学人文学院程洪教授探讨了“一带一路”与中拉文化交往中需要深入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社科院拉美所谢文泽研究员剖析了全球化视角下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中拉合作的不同阶段和特点;周志伟研究员深入剖析了“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拉合作的现实环境与政策思路;南开大学拉美中心韩琦教授发表了对全球史观与拉美“一带一路”的几点看法。

三场专题讨论会的主题分别是“中拉关系史”,“拉美历史上的路网”和“综合议题”。第一场专题讨论会由山东师范大学孙若彦教授主持,北京大学董经胜教授、上海大学张琨博士、暨南大学贺喜博士、西南科技大学袁艳博士、河北大学博士生吕天石和南开大学拉美中心博士生王延鑫先后发言,从不同角度围绕中拉关系史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后两场专题讨论会分别由河北大学张家唐教授和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王文仙研究员主持,来自网易历史频道的安梁,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的王鹏博士、方旭飞博士、谭道明博士,青岛大学陈皓老师,湖北大学缴洁博士,山西师范大学高宇祥博士,南开大学拉美中心的博士生李超、徐睿、王译和硕士生张昀辰和桑紫瑞先后发言,重点讨论了19世纪拉美历史上的铁路、公路、运河等路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及拉美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异同等问题。

徐世澄研究员在此次研讨会闭幕式上做了总结致辞。他指出,一方面,在当代对拉美的研究中,我们应当审视中拉历史,实事求是;另一方面,中方要立足于现实,加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拉合作,建立中拉共同体。



中国社科院杨伯江受聘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并举办讲座

  1124日,我国著名日本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受聘南开大学兼职教授。致聘仪式在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义丹出席,基地专职研究员、日本研究院院长刘岳兵介绍了杨伯江简历,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宋志勇教授主持,基地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杨伯江在受聘仪式上表示,能成为仰慕已久的南开大学的一员深感骄傲和自豪,非常钦佩南开大学日本研究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希望今后能为南开的日本研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致聘仪式后,杨伯江作了题为“新时代中日关系:研究热点与方向”的学术报告。报告围绕“解读新时代”“新时代中日关系的研究方向”以及“选题思路”三大部分展开。他首先对“新时代”进行了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而中日关系则处在争取创造新时代的起点上。在研究方向上,杨伯江强调面对全球大变革时代,要努力实现基础学科与现实应用研究的真正融合,走向一体化。在研究思路上,他强调要在全球化的视野下研究日本以及中日关系。对于未来的中日关系,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加强中日相互合作的内生性需求,为中日关系的行稳致远奠定物质基础。

报告结束后,杨伯江同与会师生就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


索尼中国总代表做客南开日本研究讲座

 20181128日,索尼执行专务董事、索尼集团中国总代表根本章二等一行来访南开大学并以“下一个挑战与超越”为题做演讲,基地专职研究员、日本研究院院长刘岳兵教授,基地专职研究员、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主任宋志勇教授等接待了日本客人。

在讲座中,根本总代表首先介绍了索尼的经营状况、主营业务以及目前着力发展的特色业务,他还着重总结归纳了索尼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中不败的深层原因。根本总代表指出,在经过1997-2016年的长达20年间的销售增长停滞之后,2017年索尼公司创下了历史最高的营业收入。不过,他认为反映市场对公司期待的股票市值方面,索尼仍远远落后于GAFA(谷歌、苹果、脸书以及亚马逊)等美国科技企业,而这恰恰是其能否跨越未来的关键所在。

在回顾索尼辉煌经营史的基础上,根本总代表认为,索尼已再度确立起与全球客户进行及时沟通的网络体系,同时还拥有大量的知识产权,这是支撑其今后发展的两大优势。讲座中还特别指出,是创新与知识对经济增长发挥着巨大推动作用,因此,一定要注重对人力资源的投资。面对中国的年轻人,根本总代表提出应成为新一代领军者的期待。他认为,作为领军者要有判断力,要增加和开拓眼界,要有好奇心,要有执着和执行的心态,要能鼓动周围的人一起变革并思考怎样通过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带来奉献。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他还认为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奉献。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吕克俭为讲座做了精彩点评。根本总代表还同与会师生进行了深入互动,他详细回答了同学们积极踊跃的提问。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