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1期 (总第60期)

发布者:丁见民发布时间:2020-10-08浏览次数:112

工 作 简 报

2019年第1期 (总第60期)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2019515

本期要目

  • 付成双教授到首都师范大学举行学术讲座

  • 南开日本研究7篇论文入选中华日本学会年度优秀论文

  • 加拿大学者贾葆蘅女士访问南开大学

  • 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南开大学三校世界史师生举行座谈

  • 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南开大学世界史本科教学科研讨论会召开

  • 秘鲁学者安东尼奥·萨巴塔教授做客南开大学


付成双教授到首都师范大学举行学术讲座

 201937日,应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邀请,中心专职研究员到首都师范大学举行学术讲座,题目为《毛皮贸易对北美印第安人的影响》从全球视野角度出发,为我们带来了以北美毛皮贸易的主题讲座。付成双教授从一张地图切入,简单介绍了北美毛皮贸易概况。北美毛皮贸易从殖民地时期开始(16世纪)一直延续到大约19世纪40年代,东西空间从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南北范围从弗吉尼亚至哈德逊湾。而后,付成双教授指出,毛皮贸易形成的“毛皮边疆”与以特纳为代表的传统派提出的“农业边疆”有着不同开发形式,其有扩张性强但十分脆弱的特点。付成双教授指出特纳“农业边疆”的扩张往往需要几代人的经营,同时特纳的边疆理论可塑性极强,它是一个地带,也可以说是一种经济模式。

与“农业边疆”发展不同的是,在北美毛皮贸易中,白人与印第安人建立起合作,形成了“白人充当商人,印第安人充当猎手”的关系。北美毛皮贸易主要基于海狸和白尾鹿这两种动物。付成双教授简单介绍了这两种动物毛皮的用处,海狸毛由于其防水性好、可塑性高、附加价值高等原因在毛皮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印第安人的经济以生存经济为主,白人的商品经济难以介入其中,于是选择以物易物的方式同印第安人进行交易,其中包括枪支弹药、朗姆酒等物品。在与印第安人交流过程中,白人和印第安人通婚的情况不在少数,从而出现被称为“梅蒂人”的混血人种。


南开日本研究7篇论文入选中华日本学会年度优秀论文

近日,由中华日本学会牵头,联合中国知网等共7家权威学术单位共同组织的“日本研究2018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落幕,南开大学日本研究学科共有7篇论文入选。其中,2018年度“十佳日本研究论文”2篇、2018年度“日本研究优秀论文40篇”5篇。这不仅充分展示了南开日本研究的实力,为南开大学再次赢得学术声誉,也是对百年校庆的最佳献礼。

本次评选活动是首次全国性日本研究相关学会联合评选,由中华日本学会牵头,联合了中国知网、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中国日本史学会、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中国日本文学会、中华日本哲学会等权威学术组织共同参与。本次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全国日本研究的学科发展,从2018年度公开发表的1375篇日本研究候选论文中,经过匿名投票、各学会理事评选、专家委员会投票审议、全国公示等环节,评选出各学科公认的优秀学术论文。

2018年度“十佳日本研究优秀论文”中,基地主任杨栋梁教授的《皇权与明治维新》、张玉来副教授的《日本制造业新特征及其转型之痛》入选。在2018年度“日本研究优秀论文40篇”中,程蕴博士的《安倍内阁的中东外交:战略、地区秩序与困局》、李卓教授的《日本古代“奉正朔”的虚与实》、刘轩副教授《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近代国家转型的契约性》、刘岳兵教授王萌博士的《村冈典嗣的“日本精神”论与近代日本思想史学》、尹晓亮副教授的《日本在东亚地缘政治变动中的外交逻辑》等入选。另外,在入选优秀论文中还有3篇论文作者为南开大学日本研究方向的毕业生,这也印证了南开在全国日本研究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地位。


加拿大学者贾葆蘅女士访问南开大学

 2019416日下午,加籍华人女作家贾葆蘅女士应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基地美国研究中心邀请,为中心师生做了题为“加拿大华文报刊的历史与现状”的学术报告。这次学术讲座由南开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联合举行。

贾葆蘅女士的报告内容分三个部分:一,歧视时期的华文报刊(1858-1966);二,融合时期的华文报刊(1967-2001);三,华文报刊现状与问题。贾女士从19世纪中叶华文报纸的诞生、华人在加拿大遭受的歧视讲起,介绍了各个时期华文报纸的内容、刊印和收藏情况。在提到华文报纸的特点和现状时她指出,虽然当今纸媒受到电子媒体的挑战,但华文报纸仍旧对华人的凝聚力起到积极作用;华文报纸不应局限在华人内部,而是要更注重与加拿大社会的交流与沟通。她还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比如在中国做加拿大研究时,如何获取加拿大的历史文献;当面对众多报刊信息时如何做恰当的选择与甄别。

贾葆蘅女士与人合著的《加拿大华侨移民史(1858-1966)》(人民出版社2013年),曾获得人民出版社“年度十佳学术著作奖”。


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南开大学三校世界史师生举行座谈

 426日,“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南开大学”世界史本科生教学科研座谈会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挺阁召开。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基地专职研究员付成双教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历史系主任陈天社教授首先致词,介绍两校本科生教学情况。随后,两校与会师生就本科生学业规划、学习技巧、论文写作,以及双方世界史学科建制和培养方式等问题展开交流。

在学业规划上,双方师生一致认为,本科是大学生拓展眼界、丰富知识面的重要阶段。本科生应该抓紧时间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不应囿于升学而过早局限自己的视野。有同学指出,当今跨学科研究的趋势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积累各方面知识的基础上夯实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标准。

在学习技巧方面,双方师生肯定了外语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外语就是世界史专业学生的贴身法宝。为了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准确高效地解读文献,更顺畅地同外籍教师进行交流,把握国际学术资讯,必须努力提高外语,尤其是口语交际的能力。

谈到论文写作,双方师生一方面提出要多练笔,多读优秀论文,在博采众长和反复训练中提升写作水平;另一方面,他们强调应培养问题意识,指出读书不但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不但要把握作者的思路和内容,还要思考作者的逻辑是否严密、论证是否合理、材料是否充分,这样才能打开思路,发现新问题。

郑州大学世界史本科生、我院2018级世界史硕士生温昕作为代表进行总结发言。他非常感谢各方院校携手共建本科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同时勉励同学们既应该保持自身个性和爱好,又应该培养包容谦逊的“学者风范”;希望同学们珍惜现有的浓厚学习氛围,踏踏实实学历史,扎扎实实做学问。双方师生互动频繁,开展了亲切的交流。中午12时许,座谈会在热烈讨论中告一段落。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陈天社教授、侯波博士、郑辟楚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付成双教授、丁见民教授与本科教务干事谢东老师参加座谈会。


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南开大学世界史本科教学科研讨论会召开

 427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南开大学”世界史本科教学科研讨论会在南开大学拉开帷幕。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基地专职研究员付成双教授首先做开幕致词,对南开大学世界史发展情况及本科教学工作做了介绍。郑州大学陈天社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刘城教授也对各自院校的本科生教学情况加以介绍。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学功教授主持开幕式。

  随后,三所高校的五位学者分别就英国史、国际关系史、古希腊史、冷战史等主题分别做了精彩的讲演。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史专业负责人刘城教授、副院长姚百慧教授,郑州大学世界历史系主任陈天社教授为与会师生做第一场主题报告。刘城教授的“修正史学塑造的玛丽一世神话”对英国修正派史学的玛丽一世研究做出了精彩的评论;姚百慧教授的“《中法建交公报》形成考”则运用中法两国史料对《中法建交公告》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陈天社教授则从多个角度阐释了巴勒斯坦冲突的由来。

  接下来,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王以欣教授、赵学功教授做了第二场主题报告。王以欣教授以“独眼巨人故事的文化解读为题”,与在场师生分享了古希腊“独眼巨人”神话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赵学功教授的“核武器、古巴导弹危机与美苏关系”则通过细致的史料梳理,为与会师生展现了核武器在冷战及美苏争霸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27日下午,南开大学与来访两所学校的本科生分为四个小组,围绕“世界古代史”、“近代以来的欧洲”、“近代以来的亚太历史与文化”、“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等主题做报告。叶民、董国辉、庞国庆、姚百慧、于展等学者在史料运用、论文选题等方面为与会本科生提出了各自的建议,与会同学之间也频频互动,彼此进行了交流讨论,会场气氛热烈。参会与旁听的三校同学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此次学术研讨会集合了南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三校的世界史教学和科研力量,为三校本科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对增进三方对彼此教学及科研状况的了解,彼此取长补短,对三校更好的开展本科生教学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秘鲁学者安东尼奥·萨巴塔教授做客南开大学

 2019514日,秘鲁天主教大学历史系安东尼奥·萨巴塔(Antonio Zapata)教授做客南开大学,在历史学院天挺阁(127会议室)以《20世纪前半期APRA与秘鲁的社会转型》为题发表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董国辉教授主持,基地副主任韩琦教授以及中心近三十名研究生参加本场讲座。

安东尼奥·萨帕塔先生年轻时求学于秘鲁、法国与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职于秘鲁国立圣马尔克斯大学(Universidad Nacional de San Marcos)、秘鲁天主教大学(Pontificia Universidad Católica del Perú)和上海大学,兼任秘鲁研究院(Instituto de Estudios Peruanos)高级研究员,著有《贝拉斯科的垮台:政治斗争与政权危机》(La Caída de Velasco: Lucha Política y Crisis de Regimén)、《光辉道路战争史》(The Enemies Speak: History of the Shinning Path War)、《秘鲁霍乱编年史》(Chronicle of Cholera in Peru)等学术专著。

在本场讲座中,安东尼奥·萨巴塔教授首先从国际背景和国内形势两个方面介绍了阿普拉党(APRA,即“美洲人民革命联盟”的西班牙文首字母缩写)成立之前秘鲁的社会状况;接着介绍了阿普拉党创始人维克托·劳尔·阿亚·德拉托雷(Víctor Raúl Haya de la Torre, 1895-1979)的早年经历及其在创建阿普拉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阿普拉党早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活动。随后,安东尼奥·萨巴塔教授着重讲述了阿普拉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左翼政党转变为右翼政党的历史进程及其根源,由此深入分析了影响秘鲁社会转型的内外因素。最后,安东尼奥·萨巴塔教授强调,阿普拉党作为典型的民众主义政党在秘鲁的社会转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向萨巴塔教授请教了有关阿亚·德拉托雷的政治思想及理论依据、阿普拉党与国内各阶层之间的关系、秘鲁现代化与外资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萨巴塔教授都进行了细致解答,现场气氛友好热烈,互动频繁。

最后,韩琦教授和董国辉教授分别向萨巴塔教授的到来与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并表示教授的博学多识让在座的师生们获益匪浅。

 515日,中心举行学术座谈会,安东尼奥·萨巴塔教授夫妇和基地副主任韩琦教授、中心专职研究员董国辉教授等30余名师生参加座谈会,安东尼奥·萨巴塔教授夫妇围绕秘鲁华工与移民问题、中国与秘鲁关系等问题回答了拉美中心师生的提问。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