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2期 (总第61期)

发布者:丁见民发布时间:2020-10-08浏览次数:125

工 作 简 报

2019年第2期 (总第61期)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2019715

本期要目

  • 付成双教授应邀到郑州大学讲座

  •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朱克曼教授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

  • 美国学者杰夫·布雷默教授应邀到南开大学讲座

  • 美国学者夏亚峰教授做客南开大学

  • 基地主任杨栋梁等参加中国日本史学会及学术研讨会

  • 付成双、丁见民教授应邀到福建师范大学讲座

  •  “美国历史上的人与环境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  “自‘哥伦布大交换’以来——环境史视野下的美国历史变迁”研习营开营


付成双教授应邀到郑州大学讲座

 2019517日下午,应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系邀请,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基地专职研究员付成双教授在郑州大学作题为《白人文化的他者:北美印第安人形象的变迁》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系副主任侯波博士主持,世界史专业师生80余人听取了报告。

首先,付成双教授论述了近代以来白人眼中的北美印第安人形象从“高贵野蛮人”到“嗜血野蛮人”的历史变迁。前者代表的是一种纯真、简单、健康的印第安人形象,后者被赋予奸诈、肮脏、野蛮、懒惰等几乎所有为基督教社会所鄙弃的消极含义。其后,深入剖析了白人的印第安人形象变迁的历史原因,认为北美印第安人在白人心中的“高贵野蛮人”与“嗜血野蛮人”的二元对立形象,其实是白人主观上塑造的一种区别于“我者”文化的“他者”形象。最后,付教授落脚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生态印第安人”形象,认为这一新形象的出现实际上是全球环境主义运动兴起后传统的“高贵的印第安人”形象的变种。付教授得出结论:无论是历史上的“高贵野蛮人”和“嗜血野蛮人”,还是现当代的“生态印第安人”形象,与其说是对北美印第安人文化的真实反映,毋宁说是使用者为了实现其自身目的而从他者的角度对北美印第安人的文化进行的刻板化定型,反映的更多是白人基督教文化对印第安文化的种族主义情节和文化偏见。

付成双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侯波老师对报告做了精彩总结。报告结束后,付教授与部分师生做了进一步的交流。


美国学者朱克曼教授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

 522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迈克尔·朱克曼(Michael Zuckerman)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以“Who Can be Educated? Ben Franklin versus Thomas Jefferson”为题作了学术报告。中心专职研究员董瑜副教授主持讲座,历史学院副院长、中心专职研究员付成双教授、丁见民教授、罗宣副教授、张聚国副教授以及中心师生30余人参加此次讲座。

在以往美国教育史研究中,众多学者一致称赞杰斐逊是“美国公共教育的先驱和倡导建立国家公立学校第一人”。而朱克曼认为,尽管从可见的材料来看,杰斐逊确实有许多关于公共教育思想的阐述,但他对美国公共教育实际作为,常常像他在政治上的表现一样“背叛了他优美的文笔”。杰斐逊的教育思想中,精英教育要远胜于给贫困和中等家庭的儿童提供公共教育。因此,朱克曼认为,杰斐逊对公共教育的贡献实属“神话”。立国之父中确有大众教育的倡导者,但绝不是杰斐逊,而是富兰克林。

朱克曼教授从阶级、性别和种族三个层面,对富兰克林和杰斐逊二人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进行更为深入的对比论证。朱克曼认为,富兰克林的公共教育思想较杰斐逊更具原创新,更加面向没有特权的多数人。论及富兰克林的大众教育思想,立国之父罕有其匹者。

演讲结束后,现场师生就富兰克林和杰斐逊教育思想的成因及其与立国理念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等问题向朱克曼提问。朱克曼教授详尽细致地回答了师生的提问,并与在场师生进行深入的互动。本次讲座由南开大学百年校庆办公室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主办。讲座前,历史学院负责人向朱克曼颁发“百年南开大讲坛主讲人”纪念牌。

朱克曼教授主要从事美国早期社会政治史和文化史领域的研究,1980年任美国研究学会主席,2001-2002年任美国早期史协会评奖委员会主席,2006年至今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社编委会主席,在美国史研究领域具有卓越的学术声誉。


美国学者杰夫·布雷默教授应邀到南开大学讲座

 201966日,应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基地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邀请,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教授、中国东北师范大学福布莱恩访问学者杰夫·布雷默(Jeff Bremer)教授,为中心师生带来两场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基地专职研究员、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丁见民教授主持,历史学院副院长付成双教授、罗宣副教授、董瑜副教授及基地众多研究生参与本次讲座。

杰夫·布雷默教授讲座分为两个主题。主题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简史: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到21世纪”。布雷默教授以时间为线索,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布雷默教授指出,在19世纪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美国版图不断扩张,交通运输系统得到巨大革新。但在这一时期发展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或社会阴暗面,诸如内战前美国黑人奴隶制问题、内战后城市化发展带来的问题等。进入20世纪上半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在世纪初期呈现出繁荣景象,但之后亦遭受史无前例的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大危机。此外,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样产生较大影响。对于二战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布雷默教授认为,从战后至7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但在70年代中后期陷入“滞胀”。特别是到80年代以后,美国社会贫富差距逐渐加大,制造业衰退。进入21世纪,美国社会经济问题进一步加深,大量人口失业,社会收入非配不均,经济缺乏上升活力。并且,美国社会存在多种长时段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布雷默教授讲座第二个主题为“征服西部:从殖民地到超级大国”。在这部分主题中,布雷默教授主要围绕美国历史上的西部扩张而展开。教授首先梳理了美国西部扩张历史,指出美国通过购买、战争以及兼并等方式,从最初大西洋沿岸北美十三个殖民地,进而推进至太平洋,版图急剧扩大。随后,布雷默教授重点讲述了1803年美国路易斯安娜购买、英美1812年战争以及美墨战争等案例,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在美国西进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布雷默教授强调了华工在美国西部历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特别是在美国铁路建设中的杰出贡献。此外,杰夫·布雷默指出在美国征服西部的历史中,许多北美印第安人部落被击败或摧毁。一部美国征服西部的历史,亦是一部北美印第安人的血泪史。在主题结尾,布雷默教授用“西部与美国”作为结束语,用“多样性”、“工业”以及“资源”等词概括美国西部。

讲座结束后,丁见民教授作总结性发言。在互动环节,杰夫·布雷默教授就与会师生所提问题予以详细解答。最终,本次讲座在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中,顺利落下帷幕。


美国学者夏亚峰教授做客南开大学

 2019611日,应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与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基地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邀请,美国纽约长岛大学东亚史和外交史夏亚峰教授做客南开大学,做了题为“里根与冷战后期的美国大战略”的精彩讲座。此外,夏亚峰教授此行意欲促成中心与威尔逊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交流合作项目。讲座由基地副主任赵学功教授主持,出席讲座的还有基地专职研究员付成双教授、丁见民教授、王薇老师以及相关专业学生二十余名。

夏亚峰教授从“大战略”的学术定义着手,结合里根上台前所面临的的冷战外交局势,指出里根时期美国的外交战略是为了扭转其外交特别是对苏联外交颓势。对于里根时期大战略,夏教授将其概括为:一是大规模增加军费,增强美国军力的同时利用经济优势拖垮苏联;二是加强美国与苏联在第三世界的竞争;三是支持援助苏东国家内部反政府武装;第四是“重建美国在冷战对抗中的上升态势”。

进而,夏教授围绕里根时期及冷战后期美国大战略做出总结。夏亚峰教授分析,里根首先运用治国方略中的各种手段,充分利用苏联政权的危机,提升美国在美苏谈判中的优势地位。但是,里根时期的政策产生了一些负面后果,例如造成了大量的财政赤字,里根政府积累的债务是他所有前任总和的两倍。里根离任时,美国成为负债国。还有许多问题短时间内并未显现,多年之后才开始显露。

最后,夏亚峰教授强调如果单纯的将里根作为20世纪80年代初新冷战的始作俑者,这种说法太简单化,要对这一时期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与考察。

讲座结束后,赵学功教授做总结性发言。夏亚峰教授针对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详细认真的解答。


基地主任杨栋梁等参加中国日本史学会及学术研讨会

 2019615日,由中国日本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等联合举办的“中国日本史学会2019年会暨建国七十年来日本史研究成果与新时代课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近百家高校及科研单位的13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年会。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以及中心日本史学科的数位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基地主任杨栋梁教授作为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出席大会并致辞。他指出,年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日本史研究的回顾与总结、新时代日本史研究的理论视角与前沿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中日关系演进为主题,期待能够发表前沿性研究成果,繁荣学术,服务现实。南开大学日本史学科的其他教授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分别做大会和小组发言,和与会代表互动交流。南开日本史学科团队参加日本史年会,拓展个人学术研究,扩大了南开大学日本史研究的影响。


付成双、丁见民教授应邀到福建师范大学讲座

 2019617日,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会(AHRAC)和美国历史学家协会(OAH)联合主办、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承办的“全球视野下的美国早期外交史”研习营在福建师范大学正式开营。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付成双教授、丁见民教授应邀出席研习营,并于618日做学术报告。

付成双教授从全球视野角度出发,为我们带来了以北美毛皮贸易的主题讲座。付成双教授从一张地图切入,简单介绍了北美毛皮贸易概况。付成双教授指出,毛皮贸易形成的“毛皮边疆”与以特纳为代表的传统派提出的“农业边疆”有着不同开发形式,其有扩张性强但十分脆弱的特点。与“农业边疆”发展不同的是,在北美毛皮贸易中,白人与印第安人建立起合作,形成了“白人充当商人,印第安人充当猎手”的关系。在与印第安人交流过程中,白人和印第安人通婚的情况不在少数,从而出现被称为“梅蒂人”的混血人种。

随后,丁见民教授做了“天花接种、种痘与美国早期天花防疫体制的奠基”主题讲座。丁见民教授介绍了天花接种在北美传播的曲折过程。在初期,天花接种仅仅是在波士顿周围市镇传播,并且受到了民众强烈的反对。反对者主要包括医生、市政官员以及大量居民。在接下来的天花接种技术传播中,该技术不断获得改进,同时也逐渐形成相应的医疗规范,天花接种的价值得以显现。由于天花接种所需费用普通民众难以承担,免费的天花接种行动逐渐兴起。1799年以后,牛痘接种技术开始在北美大陆传播,与之前相比,牛痘接种的安全系数更高,种痘成为民众的重要选择。丁见民教授认为美国天花防疫制度的形成早于病菌理论的形成,它对于美国现代医学的发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国历史上的人与环境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621~23日,“美国历史上的人与环境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院举行。会议由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基地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共同协办,来自国内外4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历史教学》、《郑州大学学报》、人大复印中心《世界史》编辑部、澎湃新闻等多家学术期刊与媒体的一百余名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江沛教授在致辞中谈到,环境史关注人的生命质量,以及如何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他提到,环境史学者既要具备全球意识,更要立足中国实际,并期待未来中国史和美国史领域的环境史专家能有机会共同探讨这一学术问题。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和《世界历史》副主编徐再荣研究员也先后致辞。杨栋梁教授对美国史学界在环境史学科方面的建树给予肯定,并预祝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徐再荣研究员表示,越来越多从事历史学和非历史学科的研究学者运用环境史的视角重新思考和书写历史研究中的重大问题,这充分说明环境史学科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包容性和扩张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我国环境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另外他还期望更多学者继续挖掘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其他地域的环境史研究空间。

大会主题报告由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学功教授主持。美国堪萨斯大学霍尔荣誉教授唐纳德・沃斯特、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莉萨·布雷迪(Lisa Brady)、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梅雪芹、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丁见民分别作了题为“变化着的自然生态学”(The Changing Nature of Ecology)、“无人地带:战争、和平和军事化的自然景观”(No Man’s Lands: War, Peace and Militarized Landscapes)、“唐沃思的环境史研究—我的学习与理解”、“天花接种、种痘与美国早期天花防疫机制的形成”的主题报告。

  研讨会共收论文五十余篇,通过八场分组发言,集中探讨了环境伦理、医疗社会史、环境治理、环境与安全、环境史学理论等一系列主题,涉及面广,议题丰富,展现出当前中国美国环境史研究的基本面相和最新研究趋势。参会学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并展开深入讨论。

  

 “自‘哥伦布大交换’以来——环境史视野下的美国历史变迁”研习营开营

 2019623日下午,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会(AHRAC)和美国历史学家协会(OAH)联合主办,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和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承办的“自‘哥伦布大交换’以来——环境史视野下的美国历史变迁”研习营在南开大学正式开营。堪萨斯大学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教授、博伊西州立大学历史系莉萨·布雷迪(Lisa Brady)教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梁茂信教授、社科院世界史所徐再荣研究员及高国荣研究员、清华大学历史系梅雪芹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侯深副教授、中山大学历史系费晟副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付成双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丁见民教授以及研习营全体营员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董瑜副教授主持。

梁茂信教授率先在开幕式中致辞。他指出,此次研习营是过去六年来首个关于环境史的研习营。此外,多个中方学者围绕着环境史开展的主题报告会极大丰富研习营的内容。他对研习营主讲教授莉萨·布雷迪表示诚挚感谢,并勉励参加研习营的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同学多与老师们交流。随后,布雷迪教授对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邀请表示衷心感谢。她表示,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会分享美国环境史创建、发展及最新动向、农业、环境保护主义、环境史的广阔意义及其运用等相关内容,并与学员探讨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及其意义。丁见民教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自1964年设立以来的发展概况,并简要介绍中心当前主要成员及其研究状况。他向美方主讲布雷迪教授、其他与会嘉宾及研习营营员表示热烈欢迎,预祝此次研习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付成双教授的主持下,各位学者依次开展主题报告。梁茂信教授对美国历史上的个人主义进行了深入解读。徐再荣研究员从科学和政治两个维度探讨了全球变暖问题。费晟副教授阐释了1790年至1920年间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的生态交流。梅雪芹教授结合自身学术经历分享了她对环境史理论的思考与实践。高国荣研究员详细论述了水土保持在美国的缘起。侯深副教授对美国环境史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进行了深刻反思。

本次研习营将从623日开始到628日结束,为期五天。它吸引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全国近30所高校的老师与同学参加。研习营将在主讲教授莉萨·布雷迪课程的引导下,围绕环境史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动态展开深入学习与讨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