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1期 (总第4期)

发布者:丁见民发布时间:2020-10-08浏览次数:11

成 果 简 报

2007年第1期 (总第4期)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200817


  • 中心四部专著入选《南开大学史学家论丛》第三辑

  • 米庆余教授专著《近代日本的东亚战略和政策》出版

  • 吴志成教授专著《欧洲研究前沿报告》出版

  • 刘岳兵副教授出版《中日近现代思想与儒学》

  • 张聚国副教授译著《平等的历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2007年中心在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科研成果


中心四部专著入选《南开大学史学家论丛》第三辑

《南开史学家论丛》是在著名画家范曾教授的捐资支持下诞生的,旨在保留大师的经典之作,弘扬其业绩,对中青年学者的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南开大学历史学科一些学术大师和中青年学者的学术成果被广泛关注,包括杨生茂、张友伦先生等学术带头人著作的《南开史学家论丛》第一、二辑先后由中华书局出版,在海内外引起较大的反响。20074月《南开史学家论丛》又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了第三辑,汇集了南开中年史学家的精华之作。

在第三辑的《南开史学家论丛》中,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有四位研究成员著作入选,他们分别是日本史专家杨栋梁教授的《日本后发型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研究》、拉美史专家王晓德教授的《美国外交关系史散论》、欧洲史专家陈志强教授的《巴尔干古代史》以及美国史学家李剑鸣教授的《美国史论稿》。《日本后发型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研究》,对日本战前、战后经济政策的变化、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其关联性作了独具视角的理论阐述,对产业政策的手段和效果作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考察,揭示了后发型国家如何实现经济赶超以及国家权力在经济赶超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此著还对近年来争议不断的历史问题与中日关系进行了阐述,对构建新型中日关系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解。王晓德教授的《美国对外关系史散论》一书,将其多年来在文化观念与美国外交、美国对外经济关系、美国大众文化扩张与全球“美国化”、威尔逊的外交思想与实践、美国的拉美关系史等问题上的精华之作结集出版,展示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及开阔的视野。欧洲史专家陈志强教授的《巴尔干古代史》,对包括古希腊城邦国家、古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巴尔干半岛历史的演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半岛古代文化、宗教和民族等方面所形成的问题对近现代半岛政治格局的影响进行了纵向审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考察近现代欧洲乃至世界动荡之源的重要视角,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此外,美国史专家李剑鸣教授的《美国史论稿》,也在整理和编辑中。

吴志成教授专著《欧洲研究前沿报告》出版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欧洲问题专家吴志成教授余20074月出版学术专著《欧洲研究前沿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本书是“学术前沿研究报告”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书中所选文章大都是《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近年来的精华,汇集了贝阿特·科勒-科赫、伍贻康等中外知名学者对欧洲一体化及其经验研究、欧洲模式研究、欧洲认同研究、欧洲治理研究等国际热点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对于读者而言,这是深入了解欧洲一体化及其发展趋势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书中文章代表着学术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富有学术价值和启示意义。

刘岳兵副教授出版《中日近现代思想与儒学》

20074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刘岳兵副教授的新著《中日近现代思想与儒学》。本书收录了刘岳兵副教授近年来有关中日近现代思想史研究的部分论稿,是继其所著《日本近代儒学研究》(2003年,商务印书馆)和他所主编的《明治儒学与近代日本》(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之后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新成果。

该书涉及中日近现代思想及其交流与相互认识的若干问题,分成日本近代思想与儒学、现代中日儒学知识共同体、中国现代思想中的情感与理智与附录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不仅论及明治时代儒学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基本问题,还通过中村敬宇这一个案研究力图从理论上探讨儒学在明治时代之后存在甚至发展如何可能的问题;通过福泽谕吉与中江兆民的比较论述了儒学与自由观的问题;通过日本近代思想史上各种主要思想派别对孔子的认识、特别是对以服部宇之吉为中心的“孔子教”的分析,从不同的侧面考察了日本近代思想与儒学的关系问题。第二部分粗略地描述了近代以来中日儒学交流的轨迹,以梁漱溟和冯友兰为中心考察了中国现代新儒学在日本的反响,提出了“现代中日儒学知识共同体”的设想、呼吁学界要重视研究近现代中国思想在日本的影响这一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历史侧面。第三部分以情感与理智为中心论述了中国现代文艺和哲学思想中的相关问题与人物。附录中是有关中日之间相互理解与认识的一束书评与随感,特别强调要重视对“在中国似乎谁都可以不假思索便侃侃而谈”的日本研究这门学问的“专业化要求”,指出我们对近代日本的认识,还不是一个十分乐观的问题。

米庆余教授专著《近代日本的东亚战略和政策》出版

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日本史专家米庆余教授2007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著作以日本的外交文献为主,是按照时间顺序论证的。具体揭示的,是日本政府在上述不同时期的决策和战略。这在日本某些势力依然歪曲和掩盖历史真相的今天,让他们的前人出来作证.当是具有现实意义。 人们有权利了解历史的真相;人们应该知道历史的真相。著者相信:人们可以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一个国家的兴衰与成败,取决于它的政府是否能够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战略和政策。 著者希望日本执政的政治家转变思维,为了日本的国家和民族,正确地认识历史,为中日关系造福,为日本与东亚各国的关系造福。

张聚国副教授译著《平等的历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2007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张聚国副教授的译著《平等的历程》。这本书讲述了平等观念在美国历史上的演变、实践与影响。它系统而全面地考察了平等观念与美国的社会结构和政府政策之间的联系,勾勒出平等从一个观念和理想演变成为联邦政府的具体政策的过程。作者是牛津大学研究英美政治制度史的牛津大学教授,正是由于作者的非美国人身份,他的研究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新鲜的视角。美国人对平等持一种矛盾的态度,他们虽然希望建立一个在平等的原则之上运行的社会,但是不想建立一个由平等的人组成的社会。平等观念在某些历史时刻是一种比喻(metaphor),一种社会抗议的工具和方式,一直是被剥夺了权利、不满和社会愤懑等被压抑着的感情宣泄的渠道。作者反复提醒读者注意他书中的基本观点:“既要理解平等作为一个比喻的价值,又要理解其实质性的含义。”


2007年中心在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科研成果

李剑鸣教授 (CSSCI  1篇)

1、“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历史研究》2007年第1期;

陈志强教授 (CSSCI  2篇)

1、“拜占庭文化与巴尔干火药桶”,《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3期;

2、“我国拜占庭文化研究的新动向”,《世界历史》2007年第6期;

王晓德教授  (CSSCI 1篇)

1、“软实力与美国大众文化的全球扩张”,《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10期;

韩铁教授 (CSSCI  1篇)

1、“英属北美殖民地法律的早期现代化”,《史学月刊》2007年第2期;

赵学功教授 (CSSCI  2篇)

1、“简论肯尼迪政府对古巴的隐秘行动计划,《南开学报》2007年第5

2、“卡特政府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正常化”,《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杨令侠教授 (CSSCI  1篇)

 1、“加拿大国民性刍议”,《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10期;

韩琦教授 (CSSCI  3篇)

1、“一致性和多样性——拉美现代化研究中的两种视角”,《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2期;

2、“塞尔索·富尔塔多及其经济发展思想”,《拉丁美洲研究》2007年第3期;

3、“墨西哥埃切维利亚政府化解社会危机的对策与启示”(第一作者),《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4期;

吴志成教授 (CSSCI  4篇)

1、“欧洲化:研究背景、界定及其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6期;

2、“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认同论析”,《南开学报》2007年第1期;

3、“国际安全中联合国作用的历史发展”,《南开学报》2007年第3期,此文为《新华文摘》2007年第20期全文转载;

4、“欧洲化及其对成员国国内政治的影响”,《欧洲研究》2007年第4期,此文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6期转载;

刘岳兵副教授 (CSSCI  1篇)

1、“叶德辉的两个日本弟子”,《读书》2007年第5期;

肖玉秋副教授 (CSSCI  1篇)

1、“1864年以前的俄国来华留学生”,《历史档案》,2007年第1期;

付成双副教授 (CSSCI  1篇)

1、“西部环境史:美国史研究的新视域”,《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6期;

丁见民 讲师 (CSSCI  1篇)

1、“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印第安人教育”,《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9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