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9日,应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的邀请,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院长王晓德教授,做客“南开史学名人讲坛”,为基地师生带来一场题为“从文化视角对研究欧洲反美主义的思考”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基地专职研究员付成双教授主持,赵学功教授、丁见民副教授、董瑜讲师出席讲座。 王晓德教授首先梳理了“反美主义”概念的起源和演变。他认为,欧洲反美主义并不是到现当代之后才出现的,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在美国成立之初,欧洲的一些出版物中就出现了“反美”的术语。在王晓德教授看来,欧洲文化精英对于新生美国社会与文化的批评,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构和想象,以凸显欧洲文明的优越;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美国成为真正的大国,体现着“现代性”的美国生活方式对欧洲的文化传统造成很大的冲击后,立志维护欧洲文化传统和高雅生活方式的文化精英,开始讨伐美国的物质主义和大众文化,“反美主义”的概念应运而生。他还提出,将“Anti-Americanism”译为“反美主义”有待商榷,欧洲文化精英并不反对“Americanism”(美国主义)的所有方面,只是抵制“美国主义”体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而且“反美主义”并不构成一种系统的理论和学说。美国和欧洲虽然同属于西方文明,但却代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欧洲文化精英将美国视为与欧洲文明对立的“他者”,通过贬低大西洋彼岸的文明来凸显此岸文明的优越和伟大。 然后,王晓德教授从美国和欧洲两个角度分析了欧洲的反美主义根源。他认为,美国自负对世界发展负有“特殊使命”,其历史活动的轨迹也具有强烈的“国际性”,美国对世界的正面影响往往被负面影响所掩盖,反美主义便是这种负面影响的直接后果。王教授特别指出,“反犹主义”同“反美主义”之间具有内在的共性,犹太人和美国都被认为体现了“没有根基的现代性与资本主义”,因而遭到欧洲人的敌视。一方面,20世纪美国的“涡轮资本主义”(turbo-capitalism)席卷全球,美国大众文化的传播毁灭了一些地方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引发当地人的反弹和抵制,欧洲亦不例外。另一方面,欧洲文化精英通过对美国的“虚实结合”的“双重”描述,刻意放大美国的负面形象,进而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欧洲普通民众对于美国文化的认知。总之,美国才是欧洲反美主义的“始作俑者”,同时欧洲人的“文化本位主义”也是反美情绪形成的重要原因。 王晓德教授的讲座历时两个半小时,“美国化”和“反美”本身就是媒体和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加上王教授深入浅出,妙语连珠的精彩讲解,令在座的同学感到获益匪浅。王教授还细致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赵学功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
(通讯员: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生赵文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