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6月8日,著名冷战史专家、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历史系刘晓原教授应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和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邀请做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为南开师生做了一场讲座,题为“国际政治关系中的‘形体’、‘颜色’、‘温度’和‘时间”。 我中心赵学功教授主持了这一讲座。
在座谈中,刘晓原教授向南开师生介绍了国际关系中的“形体”、“颜色”、“温度”和“时间”这四个概念的含义, 这是他在国内高校中对这种创新视角的首次阐释。刘教授提出的“形体”指的是地缘形体(geo-body),他认为形体政治是近代国际政治的主要特征,也是19世纪以来西方对东亚冲击波的基本内涵。刘教授提出的国际政治关系中的“颜色”是指意识形态色彩、社会制度,他认为这种“颜色政治”源于欧洲,并于20世纪前半叶向亚洲渗透,在后半叶形成对亚洲的第二冲击波。刘教授提出的“温差”是指暴力与和平、冷战与热战的差异,他认为冷战时代的“欧冷亚热”现象反应的是西方颜色政治对东亚形体政治的干预和东亚的崛起。第四个概念“时差”,刘教授指的是行为时限,即时代差,他提出了国际关系史上的“生物钟”现象及国际关系中的“对表”,这是一个认识跨文化国际关系的全新视角,刘教授认为各国家的文化差异永远存在,但在时代发展上趋于统一性。
刘晓原教授的讲座妙趣横生,他提出的创新观点让同学们耳目一新,很具有启发性。刘教授还热情解答了南开师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刘教授的讲座令在场的南开师生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