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研讨会召开

发布者:丁见民发布时间:2020-10-09浏览次数:36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研讨会召开

200461920,由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举办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暨纪念南开大学美国史研究室、日本史研究室、拉丁美洲史研究室成立4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南开大学隆重举行。这次会议同时也是南开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即“亚太地区历史与国际关系研究”的一次重要学术活动。世界近现代史专业的专家、学者及有关研究生共110位代表出席会议。

会议就以下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一、关于学科研究现状问题

中国世界现代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张宏毅教授作了题为《世纪之交我国世界现代史的研究现状及几点思考》的大会报告。张宏毅教授认为目前我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呈现出:第一,对世界近现代史的根本特征———整体化,达成大体一致的认识。第二,20世纪历史巨变”成为研究的热门话题。第三,对高科技革命问题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第四,20世纪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研究成为重中之重。第五,大大拓展了研究领域,对当代国际关系和第三世界问题的研究视野也进一步拓宽。第六,重视原始资料的发掘整理和翻译工作。第七,高度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深化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资中筠研究员在大会上作了《美国向何处去》的报告,她针对“九一一”事件对美国带来的影响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她认为如今美国成为世界惟一霸权主义国家,其原因就是实力的强大,造成美国实力强大的原因:一是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二是政府内部的权力监督机制健全加上社会舆论的监督,使得权力使用不至于过于混乱;三是有缓解压力的机制和能力;四是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创新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她认为美国国内有权力的制衡和监督而在国际上根本不存在制约美国的力量,所以它才敢这样推行肆无忌惮的霸道行径。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苏振兴研究员在大会上作了《关于拉美现代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他认为拉丁美洲国家在现代化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理论创新方面,经历了大体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701930),拉丁美洲国家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或理论主要来自西方,如英国的自由贸易思想、法国的实证主义等。但是该阶段拉丁美洲国家将外来思想与本国实际结合比较好,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取得的成就很大。第二阶段(19301980),是拉丁美洲国家探索自主工业化道路并形成自己的现代化理论阶段。在许多领域里表现出创新精神,也是工业化与现代化成就最辉煌的阶段,但是后期出现了保守主义和思想僵化倾向,未能有效地应对国际环境的新变化。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尽管出现了新结构主义思想,但是,是为西方理论、即新自由主义所主导的阶段,也是发展成就最差的阶段。该阶段也是拉丁美洲国家政治与经济大变革的年代,政治变革是指1978年左右开始了政治民主化,拉丁美洲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的民主政府,民主从来没有延续这么长时间。经济变革是指70年代中期从智利开始的新自由主义改革,经济改革使拉丁美洲国家由内向发展模式转向了开放性很高的外向发展模式,由国家主导型经济转向了自由市场经济。

二、关于学科建设问题

山东师范大学王玮教授在小组会上作了“全球史观”和世界史学的重建》的报告,他出,新中国的世界史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两。第一代世界史学以阶级斗争和政治兴替为历史发展主线来解释世界现代史。2080年代以来,以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作为发展主线的历史观在国内史学界兴,出现了所谓第二代世界史学。这种历史的理论依据是: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政,而不是政治决定经济,因此,第二代世界学一般以1500年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作为界近代史的开端,19世纪末资本主义开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作为世界现代史的点。应当说,对历史的这种认识是符合唯史观的基本原理的,在历史分期方面也是较科学的。树立反映世界的“全球化”趋势的世界观,即“全球史观”,已经成为世界史学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张宝宇研究员指出,现在一般都把拉丁美洲作为一个地区来研究,但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要加强对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的研究,以后应该加强对国别史的研究,尤其是对其中的大国的研究,国别研究和综合研究不可分离。华东师范大学李宏图教授在小组会上作了《中国欧洲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回顾》报告。他认为国内在世界近代史研究中对西方思想史的研究已作了很多工作,但是相对于哲学和政治学而言,重视相对不够我们对西方思想的引入不够系统;对思想理论的关联性、演变过程等也没有进行系统的梳理;对西方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也未给予系统引入。要重视西方思想史的研究,因为社会体制、政治制度、公民观念等都涉及思想史,把握社会或体制,要研究其背后的思想观念。

三、关于学科研究方法问题

南开大学洪国起教授指出,现在的年轻学者外语水平提高快,利用网络手段的能力强,这是应该发扬的方面。但是,也有引起注意的地方,如在对新的学术观点的分析、判断能力上,对新材料的鉴别、驾御能力上还有差距,对于有争议的问题缺少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存在客观主义倾向。他强调中国学者研究世界史,既要借鉴外国先进的、科学的史学理论和方法,又要坚持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研究史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搞学术上的虚无主义和保守主义;要科学地认识史学存在的价值和功能,不搞学术上的实用主义和所谓的与现实保持距离的“超俗主义”。王玮教授指出,要想实现世界史学的体系创新,首先要从史学理论上有所突破: 第一,跳出地区史国别史的范畴,寻找和发展能支配整个世界大潮流向的力量以及能左右

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普遍规律。第二,引进“多元论”的研究体系,以科学地说明世界史发展的曲折性和阶段性。张宏毅教授在报告中提出几点思考,一是如何发挥世界近现代史功能问题。他认为在学科建设上应该从长远的历史着眼,尽量得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也不应该忽视对世界当代史的研究。二是从中国与世界联系的角度研究世界现代史。三是有关国别史地区史的比较研究。他认为今天的所谓比较研究仅仅停留在单方面研究缺少全面研究。四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他认为现在的中青年学者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不够,对经典著作研读不够。《史学月刊》周祥森编审就此问题指出,我国学者应该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贯通性的研究。这样可以借鉴国外学者的个案研究,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冯秀文研究员认为研究方法固然重要,改善研究方法的同时也要注重基本功的修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张森根研究员认为,社会科学要为政治服务,但是,与政治站的太近,是站不住脚的。不要搞“学术企业家”。要把社会科学和意识形态区分开来。体制问题当然要解决。但是更要关注社会科学的科学性。

在美国史小组讨论中,学者们就美国史研究与“对现实关怀”问题展开讨论。所谓“对现实关怀”就是在研究历史问题的同时不要忽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北京大学王立新教授提出,美国史研究中的“对现实关怀”的指导思想不但是需要的,而且是非常需要的。在历史研究中重要的是提出一个重要的、有价值的问题,特别是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黄安年教授则认为资料全面、资源多元十分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现实关怀”。材料的残缺只能使“对现实关怀”受到限制。周祥森编审认为,对现实关怀”应该立足于对现实的洞察基础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胡国成研究员认为,研究史学的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当然应该“对现实关怀”,但是如何处理好“对现实关怀”和学术研究的关系?唯有“求真务实”,才能把两者统一起来。要“对现实关怀”就不能回避处理它与国家方针政策的关系。

四、关于历史问题重新评价问题

河南大学阎照祥教授在小组会上作了题为《近年来世界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模糊点”》的报告,他提出:第一,第二国际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如考茨基、伯恩斯坦等人的观点———暴力手段不是革命的唯一手段等,今天看来有其道理。第二,一个社会中哪个阶级发挥主导作用的问题。对于中间阶级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教材对此论述的不够他认为我们过去把中产阶级看成是一个消极的阶层是有些问题的。第三,如何看待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斗争。他主张应该批判地认识普列汉诺夫的革命理论,如普列汉诺夫较早地提出了工人阶级不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只有中产阶级才能担当此任。第四,空想社会主义问题。他认为民主社会主义党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并非单一的社会阶层的混合体。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吴恩远研究员认为,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是有重要区别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唯一的,即马克思主义;在组织原则上,民主社会主义反对共产党和民主集中制;在奋斗目标上,民主社会主义将社会主义看成是手段;在社会原则上,民主社会主义主张混合型经济;在社会民主党的定性上,过去认为是资产阶级的帮凶,资产阶级的政党,社会主义中的一个流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党。苏振兴研究员认为,有关拉丁美洲国家现代化研究问题,应该少关注指标体系,多研究实际问题。拉丁美洲国家的现代化一直受到西方的、或者说主流的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影响,但是与此同时,这些国家也在逐步形成、发展着自己的现代化理论。两种理论的存在和矛盾反映了世界体系“中

心———外围”结构的存在及其矛盾。而且两种理论力量对比及消长的情况还在一定程度

上决定着拉丁美洲国家现代化自主程度的变化。我们在研究拉丁美洲国家现代化中似乎不宜笼统地讲现代化理论,或单纯强调西方的现代化理论,而必须研究拉丁美洲国家在进行理论探索、形成自己现代化理论方面的成就与不足。

五、关于学科人才培养问题

在谈到人才培养时,来自北京大学的宋成有教授认为应该继承老一代史学家的孜孜不倦的态度,踏踏实实的学风,避免急功近利。而且要注重拓宽知识面和世界历史的系统的学习。黄安年教授、胡国成研究员赞扬了南开大学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所采取的方法。

 [本文作者李凡,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