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全球化视野下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课题”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丁见民发布时间:2020-10-09浏览次数:54


    


 “全球化视野下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课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841215日,“全球化视野下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课题”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武夷山举行。会议由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办,南开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与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合办。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全国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全国性学术期刊和出版社的近80名学者与会,共提交论文近60篇。学术讨论采用大会主题报告和分组讨论两种形式进行,包括主题发言、评论、提问和讨论等环节,气氛十分热烈。讨论的问题涉及全球化视野下的现代化研究、国际关系研究、民主与民主化问题、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趋势等诸多领域,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视角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世界近现代史中的民主与民主化问题

民主与民主化历来是国内学术界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北京大学李剑鸣教授从理论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民主与民主化问题。他指出,探讨什么是“民主”,就是要界定民主的内涵,明确民主作为一种政体或一个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这主要是一种静态的、理论性的考察。民主化则是指“变成民主的过程”,具体包括民主如何(以及何以)形成,非民主政体如何(何以)转变为民主政体,民主社会如何(何以)出现不同的特点,以及民主政治如何(何以)演变、民主社会如何(何以)变得“更民主”。他的观点对于国内民主史研究颇具启发意义。北京大学高毅教授论证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虚妄性。他认为,尽管投身大革命的法国政治精英们豪情万丈,立志要按卢梭的人民主权设想为世界树立一个“民主共和国”的光辉榜样,但由于过分偏爱直接民主状态,他们这种制度创新的努力终于只能流于虚妄,而法国大革命给世界政治留下的正面遗产,主要地也只能是“自由、平等、博爱”这一套价值理性的东西了。东北师范大学王晋新教授指出,在关于民主的历史考察中,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民主制并没有导致欧洲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来源于日尔曼军事民主制的中世纪社会反而为现代民主诸如了养分。扬州大学陆伟芳教授则撰文分析了英国妇女选举权与自由党衰落之间的关系,她认为,在英国妇女争取选举权运动的半个多世纪中,作为英国自由民主代表的自由党基本上是原则支持,行动消极;或口头赞同,内心反对;或表面支持,实质阻挠;或干脆反对。自由党在妇女选举权问题上暴露出来的知行分裂、顽固不化和男性沙文主义思想,也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人们认清自由党的真面目,对自由党的衰落起了催化作用。

二、现代化研究

  “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围绕现代化展开”(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言)。因此,现代化研究也成为此次会议的热点问题。南开大学杨栋梁教授对现代化的定义、模式与特征进行了精辟地归纳论述。他认为,我们理解的现代化(Modernization),在起点、范畴、内容、性质等所有层面上既有大量与“近代化”“重合”的内容,又不受“资本主义化”思维范式的约束。现代化既是“近代化”的延续,也是对近代化的发展和超越,而近代化=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化仅属于现代化的前期阶段。从这一理论视角出发,以资本主义的出现为起点的人类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曾形成过以英、法、荷为代表的原生范式,以德、俄、日为代表的继起范式,印度等众多殖民地国家的依存范式,苏联、中国等跨越范式。相对于原生范式而言,后三种范式皆属于“赶超式”范畴。并且,在所有的四种范式的现代化进程中,皆不应排除产生非资本主义本质、引领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新因素的可能。拉美现代化也备受与会学者的关注。南开大学韩琦教授阐述了拉美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和一致性、拉美现代化道路中的变革和延续、以及拉美经验的特殊性和普适性。他认为,拉美现代化道路是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对立统一,其现代化进程中既有现代性的变革,又有传统的延续。

三、西方社会与文化

西方文明的形成及其影响,有许多往昔经典著述和结论值得进一步研读或重新审视,皮朗及“皮朗命题”即为其中之一。东北师范大学王晋新教授从文明史研究角度着眼,结合欧美学界的部分学术成果,探讨皮朗所提出的命题对当下我们对西方文明形成认识的启迪意义。二十世纪初,英国自由党政府通过不断地进行社会改革,使从工业革命以来便已出现并日益严重的社会贫困现象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北京大学高岱教授认为,20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福利改革,大大提高了英国社会的抗风险能力,使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的外在因素的冲击之下,社会结构依然稳定,社会经济依然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可以说,此次改革为英国福利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成为现代福利国家的起点。南开大学韩铁教授重点探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法院涉及经济问题的司法审查向行政法领域的转移和它在二十世纪末的微妙变化。他认为,涉及经济问题的司法审查自新政和二战以来虽然在宪法领域步步退却,但自1960年代以来却在行政法领域大行其道,并历久不衰。显然,美国经济司法裁决治理的重点已从宪法领域进入了行政法领域。南开大学赵德宇教授从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角度,分三个阶段考察日本神道的历史。他认为,近代日本神道,是对近代的反动。近代以来日本的神国、皇国思想、国权思想、民族主义、大和魂、日本精神、法西斯主义等等,都与国家神道紧紧缠绕在一起。甚至可以说,国家神道决定了日本近代的封建性、反动性的一面,以至于因发动无休止的战争而将明治维新以来的现代化成果几乎丧失殆尽。

四、国际关系研究

近年来,学术界越来越注重从国际视野和文化角度来研究外交史,此次会议也体现了这一新趋势。福建师范大学王晓德教授梳理了美国学术界关于对外关系史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国际史研究中的两大核心问题史料和理论分析路径为中心论述了当前中国的美国对外关系史研究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他见解独到、精辟,在与会学者中产生了很大反响。山东师范大学王玮教授阐述了美国外交中的“自决”观念与“非殖民”原则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他认为,美国外交中的“非殖民”原则,来自于美国立国精神中的“自决”观念;“自决”精神体现在外交中,就是美国历史上不断展示出来的“非殖民”原则。与会代表还从文化角度探讨了国际关系史研究。南开大学阎国栋教授以1917年前俄国汉学家的中国历史文化观为例,对中俄文化交流史研究进行了深入思考。俄罗斯在华的文馆从雍正初年开始延聘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担任教习。福建师范大学赖正维教授对明清时期中国书法作品进入琉球的路径及其影响进行了论述。在作者看来,研究明清中国名人名家在琉球墨迹,不仅使我们看到中琉交往的密切,感受中国书法在琉球传播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更能体会琉球官员、学者乃至百姓深厚的中国书法造诣以及儒家传统文化对其影响。

五、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趋势

与会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就如何推进世界近现代史研究各抒己见,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北京大学李剑鸣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指出,研究民主史,最好是将静态的、理论性考察与历时的动态考察这两种方式和视角结合起来,不宜片面关注现代民主与古代民主的差别,而忽视其间的联系;不宜用技术主义的眼光看待民主,把民主视为一种统治技术或一套制度安排,而忽视了民主的价值基础;不宜将民主“化约”为选举权,进而把民主化等同于选举权的扩大或普选权的实现;不宜把民主制度理解为某种固定的模式。南开大学杨栋梁教授对现代化研究的方法与路径进行了精辟地归纳论述。他认为,现代化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多样性、曲折性、整合性特征的历史过程,只有同时把握历史发展的横轴与纵轴,才能理清事物发展的全貌,掌握现代化的内在机理和运行规律。在分析的方法上,则有必要从摸索与创新、碰撞与交融、试错与修正、互动与均衡的不同视角出发,开展动态的而非静止的、整体的而非个别的研究。对于国际关系史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王晓德教授道出了自己的研究心得。他认为,中国的国际史研究既要有理论上的思考,又不能缺乏印证作者观点的原始档案,只有二者结合,提升中国的美国对外关系史研究的整体水平。山东师范大学王玮教授建议,中国的国际关系史研究应该摈弃门户之见,转变轻视理论思考、重视资料收集的不良倾向,重视建构独具特色的理论框架;处理好学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学者应多一点普世关怀,少一点民族主义情绪。

这次会议加强了国内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从全球化视野对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的各个领域进行了讨论,探讨了中国学者研究世界近现代史应该采取的框架、视角和方法,必将对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丁见民,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