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战争与和平:二战及战后世界的变动”高端论坛召开

发布者:丁见民发布时间:2020-10-09浏览次数:26



2015613日至14日,“战争与和平:二战及战后世界的变动”高端论坛在南开大学举行。本次高端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与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是恰值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召开的一次高端学术会议。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张顺洪研究员及来自国内各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薛进文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在纪念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战争与和平:二战及战后世界的变动”高端论坛的举办,可谓恰逢其时,意义深远。张顺洪研究员在致辞中强调,本次高端论坛的目的就是要分析二战的缘起及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动,总结经验教训,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二战及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专家学者聚集本次高端论坛,旨在分析和总结二战经验与教训以及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动,更加清晰的认识世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认清中国的责任和使命,以史为鉴,进而为科学地制定未来的世界战略建言献策,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在各位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下,本次高端论坛取得丰硕成果,并有着鲜明的特色:

本次高端论坛实至名归,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参加此次会议的除薛进文教授、张顺洪研究员外,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汤重南研究员、徐再荣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钱乘旦教授、王立新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徐蓝教授、梁占军教授、史桂芳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周颂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崔丕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赖正维教授,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杨栋梁教授、宋志勇教授、李卓教授、赵学功教授、韩琦教授、付成双教授、王萍教授等以及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学者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并受到学界的高度赞赏,保证了本次学术会议的高端高效。

本次高端论坛内容丰富,专家学者报告高屋建瓴。北京大学历史系钱乘旦教授的主题报告“世界大格局中的二战东方战场”立足世界格局剧烈变化、国际形势风云起伏的历史大背景,讨论了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起因、进程和历史影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徐蓝教授的主题报告“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与中国”介绍了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与演变,分析了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中国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努力。汤重南研究员分析了“二战对战后世界的深远影响”;王立新教授报告了“自由国际主义与美国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考察了自由国际主义思想的起源及其如何主导了美国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并兼及这一秩序在当代的命运。总之,专家学者的报告内容丰富多彩,时间跨度大、内容涵盖广。既有对法西斯国家战争根源的剖析,也有对战争计划制定等战前准备的认识;既有对东方战场上中国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的描述,也有对欧洲战场上厮杀的揭露;既有战争对世界格局演变的分析,也有战争对局部地区深远影响的认识;既有对战争期间大国间紧密结盟的阐述,也有对战后主要大国分道扬镳的洞察;既有对战争的政治经济影响的总结,也有对战争罹苦民众的呐喊。

本次高端论坛探讨历史、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关节点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与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本次高端论坛极具意义。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探讨二战及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动,我们就是要阐明二战爆发的原因,就是要防患于未然,避免战争惨剧的再度发生;我们就是要批判德意日等法西斯的暴行,就是要伸张人类的正义,做世界和平的保卫者;我们就是要探究德意日等帝国盛极而亡的原因,就是要从反面教材的借鉴中,使自己变得更清醒和更聪明,从而长盛不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分析和总结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动,就是要明了世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认清中国的位置和使命,进而科学地制定未来的世界战略,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战争与和平:二战及战后世界的变动”高端论坛的成功举办一方面为学术界的众多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探讨的平台,对学术界更加深刻的认识二战及战后世界的变动大有裨益。另一方面,本次高端论坛的召开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它留给我们太多的教训,值得我们深刻的反思。与此同时,在浩劫面前,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勇敢坚定地团结在一起,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人类的文明与福祉展开了英勇的斗争。通过分析和总结二战的经验教训、理清战后世界的变动与国际格局的演进,我们可以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人类自身的诸多问题,进而有助于我们更加科学有效地应对不断涌现的复杂的国际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