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8日,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教授,应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邀请,在“世界近现代史名师讲坛”上做了题为“毛泽东、赫鲁晓夫与中苏同盟的破裂”的学术演讲。
沈志华教授在细述中苏同盟由来及发展过程同时,对目前学界较为流行的关于中苏同盟破裂原因的两种观点,即国家利益论和意识形态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的交恶与中苏同盟的最终破裂,既非纯粹出于中苏双方自身国家利益的考量,也非完全由意识形态的差异所引发,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沈教授首先讲述了50年代后期中苏双方对社会主义阵营领导权的争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外政策等方面的分歧。这些分歧涉及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但分歧并不一定导致同盟的破裂,因为双方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化解矛盾,消弭分歧。令人遗憾的是,中苏双方最终未能上述目标,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苏双方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国家,都是将过去革命时代的不平等的政党间关系带进了国家关系,甚至发展到以政党间关系取代国家关系。在5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中国国家地位的提高,中共在社会主义阵营内的地位和声望日益提高,中苏双方关于阵营领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摩擦增多,最终导致了中苏同盟的破裂。当然,在同盟关系的破裂过程中,中苏双方主要领导人毛泽东与斯大林、赫鲁晓夫的个性与思维方式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沈志华教授以详实丰富的第一手档案为基础,论证逻辑严谨,语言风趣幽默,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随后,沈志华教授又回答了在座师生的提问。
历史学院副院长江沛教授主持沈志华教授的讲座,正在学院访问的美国奥本大学历史学系翟强教授、政府学院徐行教授、本院赵学功教授、徐思伟、丁见民副教授、董瑜讲师等近百名师生参加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