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7日,应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邀请,中心专职研究员到首都师范大学举行学术讲座,题目为《毛皮贸易对北美印第安人的影响》从全球视野角度出发,为我们带来了以北美毛皮贸易的主题讲座。付成双教授从一张地图切入,简单介绍了北美毛皮贸易概况。北美毛皮贸易从殖民地时期开始(16世纪)一直延续到大约19世纪40年代,东西空间从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南北范围从弗吉尼亚至哈德逊湾。而后,付成双教授指出,毛皮贸易形成的“毛皮边疆”与以特纳为代表的传统派提出的“农业边疆”有着不同开发形式,其有扩张性强但十分脆弱的特点。付成双教授指出特纳“农业边疆”的扩张往往需要几代人的经营,同时特纳的边疆理论可塑性极强,它是一个地带,也可以说是一种经济模式。
与“农业边疆”发展不同的是,在北美毛皮贸易中,白人与印第安人建立起合作,形成了“白人充当商人,印第安人充当猎手”的关系。北美毛皮贸易主要基于海狸和白尾鹿这两种动物。付成双教授简单介绍了这两种动物毛皮的用处,海狸毛由于其防水性好、可塑性高、附加价值高等原因在毛皮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印第安人的经济以生存经济为主,白人的商品经济难以介入其中,于是选择以物易物的方式同印第安人进行交易,其中包括枪支弹药、朗姆酒等物品。在与印第安人交流过程中,白人和印第安人通婚的情况不在少数,从而出现被称为“梅蒂人”的混血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