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1日,著名文化学者、香港非遗咨询委员会主席郑培凯先生访问基地,并作题为《唐宋茶道与中日传承》的讲座。基地专职研究员、日研院院长刘岳兵教授主持讲座。
郑培凯先生首先就茶道在中国的形成进行了详细论述。郑先生重点指出了陆羽及其《茶经》在茶道形成上的重要地位。陆羽虽出身低微,然其对茶的浓厚兴趣及刻苦钻研,使得他得以将原本用于解渴消暑的茶上升到了“道”的境界。陆羽将煮茶的用器、用水、用火、场所及各个步骤都赋予了一定的规则及程序,使得饮茶成为一种陶冶心性的精神享受。陆羽所开创的唐宋茶道开茶道之始,不论是在风格上还是物质载体上都对中国后来的茶道以及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茶道产生了重大影响。郑培凯先生接着讲到了中日茶道的传承关系。郑先生指出,日本在对中国茶道的传承上存在着时间差。唐宋之茶道在宋元之际才传入日本,而兴起则是在明清时期,同样,明清煎茶道之传入又要等到清朝中期以后。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中国一些工匠再次拾起了原先被认为只残存于日本的黑釉碗制作,并在制作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也体现了中日之间茶道乃至文化之间的交流至今仍在继续。
郑培凯先生在讲座的最后,总结了中日茶道间的不同。他指出,中国的茶道多元,日本的茶道单一;中国茶道存在历史变化,唐宋与明清的茶道异途,而日本的茶道承袭宋代寺院抹茶传统,基本未变;中国茶具与茶仪经过重大变化,而日本的茶具与茶仪基本未变;中国茶道因制茶技术而变,日本则否;中国茶道因多元而趣味纷呈,日本则谨守教规;中国具有生活趣味性,日本则遵守宗教仪式,中国茶道开放、活泼、创新,日本茶道则严谨、封闭、守旧。
讲座结束后,我院及外国语学院的师生与郑先生进行了热情的互动。中日文化交流是日本研究的重要课题。郑培凯先生的此次讲座,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日茶道的源流,了解中日茶道间的交流过程,以及了解中日两国茶道上的差异,无疑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