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杜丹助理教授讲述美国十九世纪的茶叶消费与茶叶贸易

发布者:丁见民发布时间:2021-10-27浏览次数:122

  20211018日,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助理教授杜丹应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邀请,以“美国十九世纪的茶叶消费与茶叶贸易”为题分享其研究成果。此次讲座由中心丁见民教授主持,罗宣副教授评议,王薇副教授、滕凯伟老师以及对该议题感兴趣的同学共同参加了本次讲座。

  杜丹此次演讲主题源自她的博士研究项目——《茶杯中的世界:十九世纪的中美茶叶贸易》,主要从茶叶消费和茶叶贸易两方面展开阐述。杜丹老师的研究开始于处理以下几个问题:美国独立战争之后,茶叶消费的趋势是否在衰落?存在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吗?真实的历史真相究竟是什么?通过介绍对美国人来说具有独特意义的三种茶,杜丹老师想要呈现中美茶叶贸易中的一部分面貌。同时,她想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从资本主义史的领域出发,资本在中美贸易中如何运作?以资本所产生的国际权力动态史如何造就中美贸易史、中美茶叶史?第二,从金融史领域出发,当时资金流通状态又如何造就中美贸易?这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中国的对外贸易和信用经济。第三,从资本主义史、权力动态、金融史的角度来看中美茶叶贸易的衰落。她尝试将茶叶贸易放在资本主义史和金融史的框架中进行再度挖掘和阐释,提供更多关于早期中美茶叶贸易的信息。

杜丹指出,虽然关于中美茶叶贸易的历史资料俯拾皆是,但这是一个长期以来被忽视的重要议题。她认为,造成这一缺憾的原因与美国通俗史学当中倡导一种神话式论调有关,即在独立战争之后,美国反对东印度公司,抵制茶叶消费,用十年的时间逐渐转向咖啡热饮。很多论著中也指出,波士顿茶叶党结束了美国人民对茶叶的喜爱。但杜丹老师提出疑问:政治因素是否足以影响中美茶叶贸易的衰落?围绕这一问题,杜丹老师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通过展现统计数据,杜丹老师认为,美国独立战争之后茶叶贸易和茶叶消费并未衰落,茶叶反而在美国社会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另外,杜丹老师仍采用定性定量分析了美国人的茶叶消费种类,认为美国人在各种茶饮品之间的转变反映了竞争消费、文化观念的影响。

讲座结束后,罗宣副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精彩点评。她提到,杜丹老师的研究具有创新性,运用了丰富多样的研究资料,不仅从历史事实层面清晰地展现中美茶叶贸易的面貌,而且深入挖掘中美茶叶贸易的意义、以及茶叶贸易衰落与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为学界提供看待茶叶贸易不同的视角。在场的老师和同学纷纷发问,对美国茶叶消费者、英美饮茶文化与社会阶级的关系、研究资料的收集、茶叶贸易与鸦片战争的关系、中国十三行行商等进行讨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