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历史上的不平等和社会变革”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发布者:丁见民发布时间:2022-12-03浏览次数:213

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历史上的不平等和社会变革”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2022115—6日,由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和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历史上的不平等与社会变革”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河北大学、上海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八十余名专家学者以线上形式出席此次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王文仙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刘健研究员,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教授,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理事长、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韩琦教授先后致辞。

刘健研究员指出,拉丁美洲史研究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她希望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能够发挥学科优势,提出新课题、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观点。她高度肯定了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老一届理事会各位成员的工作成绩,希望新一届理事会能够引领研究会走向新的高峰。她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作为代管单位,在过去的一年以来大力推进学术社团的工作与建设,今后也将继续为研究会的各项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杨栋梁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南开大学的拉美史研究传统以及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的成长历史。杨栋梁教授表示,在中国崛起的大环境下,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加强,因此,深化对拉美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他期待此次学术研讨会能够围绕着“拉丁美洲历史上的不平等和社会变革”这一重大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在繁荣学术、深化研究的同时,总结出对中国现代化有益的经验教训。

韩琦教授围绕着此次会议的主题首先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拉美不平等的历史根源。然后指出,拉美的不平等现象是造成拉美现代化滞后的重要原因,在整个20世纪,拉美的进步势力为争取消除不平等现象进行了不懈的斗争,采取了包括民众主义改革模式、军人改革模式、“议会道路”模式、民族民主革命模式、游击队武装革命模式、“解放神学”运动、新社会运动、“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等多种方式的社会变革。

大会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拉丁美洲历史上的不平等与社会变革”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二是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


  1.  “拉丁美洲历史上的不平等与社会变革”学术研讨会

本次学术研讨会以大会主旨报告、分组论坛讨论、总结发言等多种形式展开。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秘书长、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董国辉教授主持了六个大会主旨报告的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徐世澄研究员做了题为“当代拉美的社会运动及其特点”的报告。徐世澄研究员认为,近年来拉美社会不平等、贫富差异的扩大是拉美社会运动高涨的主要原因,而社会运动的主要诉求就是进行社会变革。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当代拉美政治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之一是社会运动蓬勃发展。他分别介绍了当代拉美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印第安人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形形色色的新社会运动以及世界社会论坛。

中国拉丁美洲学会会长、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以“关于美洲史研究的一些体会”为题做了主旨报告。王晓德教授从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人对美洲“他者”形象的构建出发,认为欧洲人不是在“认知”美洲,而是“创造”美洲。启蒙运动后,科学研究范式逐渐取代了神学成为主导思维方式,但这种转化不会改变欧洲精英以“我”为中心看待异域的观念。“美洲退化论”树立起与文明欧洲对立的野蛮“他者”形象,从而凸显欧洲的“优越”。这一理论到了18世纪末期开始走向衰落,然而“余音”却难以消逝。

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江时学以“如何分析拉美经济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为题,介绍了几种能够用于分析拉美经济不平等的理论或研究方法,并分别加以评价,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库兹涅茨曲线、帕克的“边缘化理论”、亚当的“公平理论”、拉美经委会的“社会凝聚力理论”、皮凯蒂的r>g理论、市场规模理论、发展模式决定论、地理因素决定论、教育决定论。江时学教授认为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全面而深刻地找到拉美不公正的原因,只有使用多种理论,从多角度多视角出发才能事半功倍。

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振研究员做了题为“拉美国家的不平等与国家治理能力”的主旨报告,他认为拉美国家不平等具有结构性、波及范围广、顽固性等几个特点。国家治理能力是观察拉美不平等问题的重要视角。一方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是消除不平等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另一方面,由于不平等的存在加大了治理难度,削弱了国家治理能力,因此消除不平等也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夏立安教授作了题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民法典评价的历史与理性之维——基于对 《智利民法典》的解读”的报告。他一方面将《智利民法典》纳入了政治与学术、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历史主义之维,另一方面将其纳入民族性与世界性、自由性与保守性的理性主义之维,强调历史研究需要强化理性主义的面相,认为《智利民法典》是 19 世纪中期反殖民主义时代的代表,也是社会去激进化的一种表现

韩琦教授做了题为“墨西哥尤卡坦社会主义运动及其发生的原因(1917-1924) ”的主旨报告。1917-1924年,墨西哥尤卡坦发生了一场社会主义运动,运动所建立的政权被宣布为“拉美的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其领导人费利佩·卡里略被称为“墨西哥社会主义最伟大的推动者”。韩琦教授在介绍运动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这场运动的产生原因和重要影响。最后他谈到,正是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的展板说明和墨西哥国民宫的壁画激发了他的问题意识,因此,他强调“行万里路”的重要性,鼓励研究拉美史或拉美问题的青年学者,一定要争取机会到拉美国家进行考察和体验。

在随后的分组论坛讨论环节,根据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拉丁美洲历史上的不平等和社会变革”,下设四个分论坛,围绕“拉美国际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拉美历史上的不平等”、“拉美历史上的社会变革”以及“拉美历史与文化”等问题展开,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高程研究员,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李巨轸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李紫莹教授,湖北大学巴西研究中心主任程晶副教授主持。与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这些议题展开充分讨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一)拉美国际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围绕拉美国际关系的历史与现实这一议题,与会学者主要从英拉关系史、美拉关系史、中拉关系史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1.英拉关系

南开大学董国辉教授以19世纪英国与葡属巴西、阿根廷之间开展的商约外交作为典型案例,分析了英国商约外交的历史根源,以及这种外交方式对英国和拉美国家所产生的影响。在董国辉教授看来,对于英国而言,通过商约外交,该国获得了拉美的稳固市场,强化了其无形帝国政策。对于拉美而言,通过与英国签订商约的方式,得到了英国的政治承认,从而巩固了独立的胜利果实,同时,由于商约规定开放市场,拉美原有的工业萌芽瞬间被英国的廉价工业品冲击得荡然无存,最终只能作为初级产品生产地加入英国主导的世界市场。

北京大学姜阳以英国与墨西哥之间的债务问题为切入点,将19 世纪英墨经济关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姜阳认为英国商人将商业利益与墨西哥上层的发展诉求相结合,推进了墨西哥早期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

2.美拉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崔守军教授首先介绍美洲开发银行的历史和缘起,之后追溯美洲开发银行建立的过程,并分析美国在美洲开发银行中确保主动权的原因。他认为美洲开发银行作为一种制度保存下来,成为美国操纵拉美的工具。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李萌副研究员看来,当前形势下《美加墨协定》一方面增进了墨西哥外贸良好的势头,另一方面则增加了墨西哥国内的劳资纠纷,并加速美墨关系的捆绑和摩擦等。山东女子学院王宗涛探讨了1898-1947年美国对波多黎各语言同化政策。王宗涛认为,即使美国推行一系列同化政策,然而由于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隶属关系,使得美国和波多黎各难以形成平等互信的关系。山东师范大学陈少晶认为二战时期美国在巴西的橡胶开采是二战盟军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同时促进了对亚马逊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巴西国家一体化。南开大学王露认为在第一届泛美会议的表决机制下,包括美国代表的委员会多数派的报告通过,标志着美国在西半球经济扩张的意图获得部分胜利,但失败的关税同盟计划也表明美阿之间存在严重冲突。南开大学周艺欣认为19041914年美国在巴拿马运河区卫生防疫中的种族主义,导致黑人在被剥削的共同经验上形成了民族意识,进而反抗美国。

3.中拉关系

大连理工大学的刘明副研究员对中国共产党和巴西政党关系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了双方关系特征和党际外交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他认为中巴党际合作对巴西政党更好解决本国经济社会问题、提升中共国际影响力、推动两国关系平稳快速发展功不可没。北京建筑大学吕天石认为,抗战时期中日纱厂围绕巴西棉花展开争夺,抗战后国民政府又统制棉花贩运与生产,都使中巴棉花贸易具有了政治意味。南开大学李倩认为,疫苗民族主义盛行、公共卫生领域投入不足、以及区域一体化水平滞后等多重原因导致的疫苗分配不均成为当前拉美最突出的问题。

(二)拉美历史上的不平等

围绕拉美历史上的不平等这一议题,与会学者既有对拉丁美洲地区整体的思考,又有对具体国别的研究;既有对历史问题的求索,也有对现实问题的关照。

北京大学郭洁副教授主要从贸易全球化、外国直接投资、金融全球化三个方面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一轮全球化进程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南开大学王翠文副教授认为,区别于传统的主权和政治安全议题,拉美国家的安全议程应该以国民福利和国民安全为核心,又由于安全和发展两大议程高度关联,拉美安全和发展的双重困境最后聚焦到国家治理能力问题上。南开大学潘芳副教授梳理了民粹主义的源头,并将拉美的民众主义分为几个阶段。她认为,首先,拉美民众主义是对国家基本制度的改良主义态度,其次,拉美民众主义出现在精英或者当权者的对立面。中国社会科学院杜娟副研究员对20世纪6070年代墨西哥由学生运动引发的社会抗议运动进行系统的分析,还对埃切维利亚政府应对危机的政策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了一系列启示。西南科技大学彭建容从社会历史视角探讨了萨尔瓦多黑帮出现并迅速发展的原因,并系统分析了 2003 年到 2022 年期间,萨尔瓦多五届政府出台的黑帮治理政策及其成效。上海大学张崧从巴拿马政府的努力、劳工阶层的发展和种族融合三个角度切入梳理了巴拿马对二元劳工体系的抗争史。北京大学潘欣源结合历史背景与国际环境,以原住民与政府互动的关系为出发点,通过对“美好生活”环境政策的剖析展示了原住民主体的能动性与复杂性。天津外国语大学张逸群通过展现加勒比区域经济概况、失业率、通货膨胀、国际收支情况等方面的详细数据,分析了加勒比诸国在2021年的发展趋势,并对2022年该地区经济形势做出展望。

(三)拉美历史上的社会变革

与会学者围绕社会变革这一主题,分别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做了详细的阐释和介绍,研究问题涉及拉美社会变革中的左翼、环保、劳工、抗争运动以及亚马逊开发等。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杨首国研究员认为,目前拉美新一轮左翼崛起已成定局,左翼崛起是政治钟摆效应、百年变局和新冠疫情冲击的特殊时代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他还指出,只要拉美的贫困和不公平问题得不到根本性改善,左翼就一直具有与生俱来的吸引力。

四川医科大学袁艳副研究员梳理了环保运动在墨西哥的演进历程,并论述了墨西哥环保运动采取的策略和手段。上海外国语大学左品副教授采用蒂利的抗争政治分析框架,回顾了哥伦比亚抗争运动的历史与特点,并分析了始于2019年的“全国大罢工”的爆发原因和特点。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宁锐认为,巴西的“采掘保留地”制度成为当地社会、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合作保护雨林生态的成功典型,但依然面临着一系列发展困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王慧芝对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拉美5G建设的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拉美的拖延战略负面影响较大,容易错失发展机遇。南开大学姜玉妍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秘鲁贫民窟发生了数量爆发式增长、质量两极分化、社区组织逐渐衰落、非正规就业规模扩大等变化,主要发生在经济危机和藤森新自由主义改革的背景下,其形成的具体原因值得深入探究。南开大学王盼以墨西哥萨帕塔运动的土著妇女为研究对象,认为她们作为政治主体积极参与并推动了萨帕塔运动,土著妇女的多重身份决定了她们将争取土著权利与妇女权利相结合,也因此面临多重困境。南开大学陈丁铭介绍了智利军队职业化改革的动因和过程,军事改革扩大了智利在中南美洲的影响力,职业主义的引入也为1924年军人干政埋下伏笔。南开大学韦自明认为,1904年巴西“疫苗起义”暴露出 20 世纪初期里约热内卢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是巴西社会转型中现代与传统的一次博弈。湖北大学李诚歌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如何在达成国家治理诉求的同时兼顾地区效益与环境保护,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上海大学夏婷婷以阿根廷“为了第三世界教士运动”为研究对象,认为这场运动汇入拉美解放神学的大潮,具有解放神学的许多特点,但同时也具有阿根廷本地的特色。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然认为博夫通过圣母论为解放神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对性别与宗教、传统与进步、日常伦理与政治生活的复杂关系都做出了严肃的思考,他以博夫的圣母论作品为例,对巴西解放神学的复杂性做出探讨。湖南工程学院罗铮通过对智利1833年宪法第五条变化的分析与观察,呈现出天主教国教地位立废的全过程。南开大学孙雪利认为,阿根廷天主教行动扩大了教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传播了宗教社会学思想,使阿根廷社会深深地打上天主教的烙印。

(四)拉美历史与文化

关于拉美历史与文化的讨论涉及考古学、史学史、文学、戏剧等领域,反映了拉美史研究的新趋势。

天津外国语大学曹龙兴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理论基础,借鉴国际人类学和考古学理论成果,把美洲古代早期国家起源视为从原始村落向城邦国家转变的过程。西北大学卢玲玲认为,墨西哥对历史记忆的重建在拉美地区具有普遍性,代表了与北美不同的道路。西南科技大学董洪芝追溯奥斯卡·希胡洛斯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和书写策略,并分析他是如何在作品中构建对双重身份的探索。萨拉曼卡大学雒琬若的关注点在于戏剧方面,她认为可以重新审视喜剧和悲剧之间的关系,在剧本的改编时,可以打破传统加入更多创新的元素。北京大学罗亦宗认为,诸族邦以各自不同、乃至相互排斥的方式表达对基督教普世帝国的忠诚,反映出墨西哥中部土著族邦间的认同政治具备独特的形态和格局。

在经过热烈的讨论与互动后,北京大学姜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王慧芝、上海大学张崧、南开大学潘芳针对分论坛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汇报。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副秘书长王翠文副教授主持了这一环节,并做了学术会议的总结


二、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

本次大会第二部分的重要内容是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

中国拉美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董国辉教授代表第九届理事会向大会做了工作汇报。随后大会进行了换届选举,与会会员代表投票选举了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十届理事会,并由新一届理事会成员投票选举出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和领导班子。


                             (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博士生薛桐、王盼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