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师生参加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第七届“未来之星”本研共建学术论坛

发布者:丁见民发布时间:2024-12-23浏览次数:10

2024420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第七届“未来之星”本研共建学术论坛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综合业务西楼报告厅开幕。中心专职研究员韩琦教授为本次论坛进行第一场主题讲座,讲座主题为《玛雅文明研究的几个问题》。首先,韩琦教授放映了洪都拉斯科潘遗址和危地马拉蒂卡尔金字塔群的视频,形象地展示了玛雅文明的辉煌成果。玛雅文明位于中部美洲(mesoamerica)的南部,分为北方低地、南方低地、高地三部分,文明中心随着环境变化北移:由太平洋沿岸和危地马拉高地的南部地区迁至尤卡坦半岛中部低地和北部地区。

本次讲座主要讲述玛雅文明起源、国家形态、土地劳动力制度的相关研究成果。尤其是土地劳动力制度现有研究鲜有涉及。玛雅文明研究如今在考古学、铭文学、历史学等学科的通力合作下取得重大进展。首先是起源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奥尔梅克文明传播说(母文化说),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中美洲文明之母”,玛雅文明是其分支,但这种学说受到了认为中美洲文明或多或少同时发展的“姊妹文化论”的挑战;本地起源说,认为玛雅文明独立产生;多元起源说,认为亚洲、奥尔梅克文明和多个古代中美洲文明的互动形成了玛雅文明,玛雅文明的形成涉及不同地区的人口迁移、交流和文化交融。尽管源头问题争议重重,学界对于玛雅文明起源时间提前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已经形成了共识。

然后是国家形态问题。前古典早期,玛雅文明从众多聚落联合形成的酋帮发展为较复杂的国家。古典时期和后古典时期的国家形态有三种主流说法。城邦论,城邦概念源于希腊但具体有所不同,玛雅文明的城邦内部存在分层,一城多邦;区域性国家论,国家在领土内支配一些城邦,类似邦联,古典时期存在八个区域性国家;超级国家论,由于存在超大规模公共工程,一定有些王国比其他国家更具优势、操纵弱国。学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是“玛雅文明没有形成过统一帝国和单极霸权”,而这种政治整合的缺乏很可能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

最后是土地和劳动力制度问题。土地制度最重要的观点是墨西哥民族学家罗哈斯的6种类型论:国有土地、村庄土地、社区土地、父系家族世代相传的土地、贵族土地、私有土地。西班牙殖民者吸收学习了玛雅文明的劳动和贡税制度并用于自身国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