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卡罗莱纳大学杜丹副教授做客南开史学青年学者前沿讲坛

发布者:丁见民发布时间:2025-10-09浏览次数:10

2025627日下午,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历史系杜丹副教授做客南开史学青年学者前沿讲坛第二十八期,杜丹长期关注中美贸易史、金融史和物质文化史,尤以两国间的茶叶贸易为主要研究对象,她借此次讲座分享了即将出版的专著This World in a Teacup: Credit, Taste, and Power in the U.S.-China Tea Trade, 1784-1911中的核心内容。书中不仅论及中美茶叶贸易在商品种类、交易体量、运输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还借助美国多地历史档案馆藏有的丰富史料,扎实细致地探讨了茶叶贸易中信用支付手段的应用与演进。

杜丹老师指出,对中美茶叶贸易中信用经济的考察在以下两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首先,既有研究强调独立战争之后的美国成为了一个咖啡的国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美国早期社会中的茶饮文化。事实上,19世纪的美国是仅次于英国的西方第二大茶叶进口国,而茶叶对美国消费者而言也是重要的日常必需品。其次,这一研究还借茶叶贸易关照到近代中国信用经济的发展历程,以期修正西方学界关于“近代中国倚重金属货币,信用经济素不发达”的旧有观点。杜丹老师观察到,以记账、信贷、预付、代销为主的信用交易方式在中美茶叶贸易中并不罕见,而包括本票、汇票、支票在内的信用交易工具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绿茶、乌龙茶和“英式早餐茶”(English Breakfast Tea)是杜丹老师选取的三种典型茶品,它们分别是中美茶叶贸易不同时段的主要产品。其中,绿茶和乌龙茶是中美茶叶贸易兴盛时期的代表。杜丹老师观察到,中美茶叶贸易首先经历了从红茶到绿茶的转变。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社会延续了殖民地时期的饮茶习惯,红茶占据着主要的茶叶市场,进口量是绿茶的3倍。然而,英国东印度公司对红茶的垄断使得美国商人不得不转向进口绿茶,彼时的美国茶叶商人还将饮用绿茶同品味高雅挂钩,绿茶的进口量持续攀升,并于1820年赶超红茶。在诸多绿茶产品中,“雨前茶”是美国消费者选择的主要茶种。有趣的是,不同于我们认知中的优质雨前茶,19世纪销往海外的“雨前茶”是将毛茶切碎或筛分而全年制作的假“雨前茶”。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细嫩芽尖采制而成的优质雨前茶无法大量生产,二是由于运输条件的落后,雨前茶在长时间海运后容易丧失原有风味。英国东印度公司识破其中门道后不再进口这一产品,而价格低廉的“雨前茶”逐渐成为专门销往美国的茶种。


乌龙茶在1838年即流行于美国,但其在中美贸易中取得主导地位则要到1842年,这与中国本土政治局势的恶化息息相关。在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下,主要产地位于中国北部的绿茶转运困难,出口量下降。与此同时,乌龙茶作为半发酵茶,被美国人认为是“具有绿茶香味的红茶”,日渐受到美国消费者的喜爱。杜丹老师还介绍道,厦门、福州,兼有台湾岛的淡水等口岸,自开放通商后迅速发展为中国乌龙茶销往海外的主要港口。

通过回溯中美茶叶贸易的具体交易流程,杜丹老师发现,真正支撑起中美茶叶贸易的是信用经济,而非过去所认为的白银体系。她指出,中美之间的茶叶贸易最初虽使用白银进行交易,但由于白银昂贵且稀缺,兼之当时美国商人的流动资金有限,他们实际上无法单纯用白银换取茶叶。于是,部分美国商人引入本票(Promissory Note),并利用记账、代销等方式在茶叶采购和白银支付之间制造时间差,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的支付能力。而作为一种可流通票据,本票相当于一种货币,本身即可进行交易。据悉,在那时的美国商人看来,中国水官潘崑签署的本票价值超过西班牙银元。1820年之后,汇票(Bills of Exchange)迅速崛起,并在19世纪30年代成为中美茶叶贸易的核心支付工具。杜丹老师解释道,汇票沟通跨大西洋贸易和跨太平洋贸易,成为当时国际贸易通用的信用工具,但发达的票据市场减少了中美商人对于白银的依赖。白银流入剧减,成为鸦片战争爆发的诱因之一。19世纪40年代后,第三种信用工具支票(Checks)被介绍到中国,使用范围覆盖中美茶叶贸易中的大额批发与小额零售。随着支票在华得到广泛应用,它不仅拥有了自己的中国名称——“买办支付令”,其形式也渐趋标准化和本土化。

“英式早餐茶”的出现和演变则是中美茶叶贸易走向衰落的标志。据称,“英式早餐茶”在19世纪40年代刚出现时,专指来自中国的红茶,但随着中国茶叶贸易地位的衰落,20世纪初的“英式早餐茶”已然变为了印度、斯里兰卡、非洲等地红茶的拼配茶。除了各国茶叶市场竞争加剧,中美茶叶贸易衰落还在极大程度上受到国际金融形势的影响。一方面,1873-1897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严重威胁到中美茶叶贸易中的信用经济,大量中国商人破产自杀,美国商人也选择逐渐退出中国市场。另一方面,金本位制带来白银贬值,中国茶叶价值随之降低。中国商人难以获取相对的白银兑换票据,只能低价出售茶叶,导致茶叶质量下降。美国出台法律抑制中国廉价茶叶进入,中国茶叶在美国市场份额逐渐减少。

在中美茶叶贸易中,美国引入的多种信用工具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信用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完全受到外力的影响呢?答案是否定的,且中美信用文化之间存在着交流与融合。杜丹老师在讲座中多次强调,中国信用经济有其悠久的历史,唐代出现的“飞钱”就是一种信用凭证,相当于汇票。美国商人来华之前,中国商人在同英国进行茶叶贸易时即已普遍采用预付款制度。另外,杜丹老师还发现中美茶叶贸易中的汇票上经常出现“苏州码”等中国计数方式,买办支付令也是支票从“无记名支票”向“记名支票”转变的重要证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