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由中心专职研究员刘岳兵教授、张玉来教授、宋志勇教授、刘轩教授、丁诺舟讲师五人组成的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代表团踏上了赴德、比两国的学术交流之旅。此次出访的目的,不仅是与海外学者面对面交流研究成果,更是希望通过实地走访、深度对话,汲取国际学界关于日本近代化研究的视角与经验。短短数日,海德堡与鲁汶两地的交流给代表团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9月16日下午,代表团一行抵达海德堡大学,受到了海德堡大学文学部部长、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日本学科负责人Hans Martin Krämer教授的热情接待。交流在跨文化研究中心(HCTS)举行,场地虽不大,却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氛围。会议由Krämer教授主持,Eichleter老师与多位青年学者(林雪妮、王琛懿、王风雩、邱大同)先后介绍了各自的研究领域,从佛教经典的真理观,到近世日中贸易网络,再到日本美术史与宗教观念。日本研究院的教师们则以“欧洲视角下的日本现代化”为主题,引导了后续讨论。交流结束后,Krämer教授亲自带领代表团参观海德堡的校园与老城。在这座古老而充满现代活力的城市中,教授特别向大家展示了一块不起眼的“金砖”——它嵌在街道上,被称作“绊脚石”。Krämer教授解释道,这些石块上刻着曾经居住于此、后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犹太人的名字。德国艺术家通过这种方式,让路人无意间“绊倒”,从而低下头,重新记起那段惨痛的历史。
9月18日,代表团来到比利时鲁汶大学(KU Leuven)。这所历史悠久的学府,既是欧洲学术的殿堂,也因其在日本学与汉学领域的成就而享誉国际。尽管鲁汶大学亚洲与阿拉伯研究院日本研究组负责人Jan Schmidt教授因身体原因未能亲临,但他依然通过线上方式与代表团交流,并表达了热情的欢迎。午餐讨论中,鲁汶大学名誉教授、欧洲日本学奠基人之一Willy Vande Walle教授,Hartmann、Kateliljne Voorbij、Jorinde Wels等青年学者,以及数位语言教师共同出席。鲁汶方面详细介绍了日本学与日语教学的现状,强调了跨学科研究与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双方就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式,如学者互访、资料共享、共同研讨会等,展开了深入讨论。最后,Willy Vande Walle教授还与刘岳兵老师互赠了书籍。
9月19日,在Vande Walle教授的带领下,代表团走进了鲁汶大学图书馆。这里收藏着大量汉学与日本学珍籍。教授特别讲述了一段历史:鲁汶大学因语言分裂为荷兰语鲁汶大学与法语新鲁汶大学时,日本相关的部分资料被转移到新鲁汶大学,而原有的特制书架则留在了荷兰语鲁汶大学。此后新入藏的日本学资料,依然沿用这些书架进行安置。在交流期间,博士生Jorinde Wels还特别带领代表团参观了鲁汶大学中的一处“中比历史见证”。在一座天文仪器对面,矗立着一座中国风格的建筑——怀仁厅。这是17世纪著名传教士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在比利时学习、生活过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