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举办 “资本主义与近现代世界史”学术座谈会

发布者:丁见民发布时间:2025-11-04浏览次数:11

2025年1011日下午,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举办“资本主义与近现代世界史”学术座谈会,会议由中心主任付成双教授主持,俞金尧教授、董瑜教授现场出席,李红岩、仲伟民、高寿仙、徐健、洪庆明、孙兴杰、柴英、赵秀荣、岳秀坤等学者在线参与,共同探讨资本主义在世界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作用及研究方法等。历史学院部分学生到场聆听。



付成双教授向与会专家致以热烈欢迎,指出本次会议旨在呼应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时代课题,推动世界近现代史研究在理论与叙事层面的创新突破,期待以学术对话思想碰撞。

俞金尧教授首先发表引言。根据此前其专题论文《资本主义与近代早期世界史宏大叙事》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并被多家主流刊物转载的情况,世界近现代史研究应当重视资本主义的历史。他认为,资本主义不仅是近代世界历史的一个基本事实,也是理解全球历史变迁的重要理论工具。强调应正视其历史地位,以资本主义成长发展为线索宏大叙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知识体系。

在专题讨论环节,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见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李红岩教授指出,俞金尧教授的研究系统提出了四个核心议题:世界近代史的主题主线、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历史作用及其作为解释工具对破解当前史学谜题的价值,对当前历史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清华大学历史系仲伟民教授从茶叶贸易出发,探讨了“资本与国家强权的合谋”在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根本作用,公司与国家共同促成了全球贸易与殖民体系。

中国明史学会会长高寿仙研究员结合明清史研究,指出“资本主义”在近年来被“现代化”“社会转型”等概念替代实为“新瓶旧酒”,强调回避资本主义无法真正理解近代早期的世界格局以及中国在其中的地位。

中心董瑜教授通过分析美国早期政治精英如何利用和重塑英国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在不同政治经济环境中的适应与演变路径。



北京大学历史系徐健教授回顾了“资本主义”概念的流变,指出其在社会科学分析中的不可替代性,并提出该研究面临的两大挑战:预测资本主义未来走向、回应欧洲中心主义范式。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洪庆明教授认为,历史研究既需要有一个概念框架来进行宏大叙事,也需要一个“透视孔”来把握具体而微的历史图景,共同推进构建中国自主的世界史知识体系。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孙兴杰教授从国际关系史角度,探讨了霸权兴衰、西方建构帝国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强调认识资本主义才能够真正认识现代体系、国际秩序的本质所在。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柴英编审从学术传播角度高度评价俞金尧教授研究所蕴含的价值,认为其在理论、议题、方法、话语四个维度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提供了重要参照。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赵秀荣教授则分享了“体面”观念对维多利亚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促使英国社会逐渐发展成一个有序的、阶层间界限分明的社会,并推动其从一个粗犷、暴力的社会转向更加文明、人道的社会。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岳秀坤教授强调了资本主义、宏大叙事对于“真正的”世界史研究的重要价值,并从世界市场、层次体系、国家权力与技术变迁四个角度深入探讨了资本主义与近现代世界史的相关问题。

付成双教授做了总结发言,指出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复杂概念,其研究既具理论深度与现实关切,呼吁在微观实证基础上加强宏观理论构建,推动形成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俞金尧教授感谢各位专家贡献思想观点,期待持续深化该领域学术交流。本场座谈会在热烈氛围中圆满结束。